希波戰爭主要是由於波斯帝國侵略擴張所引起的,導火線是公元前500年小亞的米利都暴動。

希波戰爭歷經50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波斯軍隊對希臘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進攻,其中就有著名的馬拉松戰役,雅典人以其全部兵力1萬餘人對抗波斯近5萬的兵力,在雅典指揮官的正確指揮下,馬拉松戰役以雅典以少勝多結束,隨後31個城邦組成了權希臘的同盟,共同對抗波斯,以斯巴達為海陸軍統帥。公元前480年,希臘海軍重創波斯海軍成為戰爭的轉折點,而第二階段主要是希臘人進一步解放愛琴海上以及小亞沿岸的希臘城邦。公元前449年,雙方正式締結合約,波斯承認小亞各個希臘城邦的獨立,希波戰爭得以結束。

希波戰爭最終是以希臘的勝利而告終,在世界歷史上影響深遠。其後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便逐漸呈現出東西並立共存之時,一直延續至今。希臘的勝利,不僅使得希臘各邦得以繼續發展。尤其是雅典達到空前的繁榮,為日後的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希波戰爭中波斯雖然戰敗。但是對整個波斯帝國來說,這仍然只是局部的邊境事件。希臘人還無力越過小亞進入東方,因此波斯帝國仍然在繼續發展,它所傳承的古代東方文明的傳統,後來又經安息、薩珊波斯和伊斯蘭文明而延續不絕。可以說,希波戰爭就是東西方文明的分水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