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鳳鳴於岐:藝術的故事(五)北歐藝術與基督教的分裂?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二十一、權利和榮耀(一)(義大利,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

17世紀中期,巴洛克風格建築充分發展起來,變得越來越華麗。宗教改革和莫衷一是的聖像和聖像崇拜的整個爭端本來已經十分頻繁地影響過藝術進程,現在又間接地影響著巴洛克風格的發展。藝術能勸化更多的人皈依宗教。

博羅米尼和卡羅·拉伊納爾迪,聖阿涅塞教堂,1653年

特蕾莎是16世紀的一個修女,她講到一個幻象,上帝的一個天使用一枚火紅的金箭刺入她的內心,她充滿了痛苦,然而也獲得了極樂。以下雕像就是表現這個幻象。

極樂忘我的特蕾莎,貝爾尼尼,1645-1652年

這個雕像連天堂傾瀉下的金光都雕刻了出來,極具舞臺效果,但也充滿爭議——是不是華麗得過分了?

在巴洛克風格充分發展起來以後,所有藝術家都通力合作,去達到某種效果,而作為獨立藝術的繪畫和雕刻在義大利和歐洲整個天主教地區都衰微了,大概這完全不是偶然的巧合。義大利的藝術家成了卓越的內部裝飾家。這些焰火式的東西的持久價值要低於以前比較冷靜的作品。義大利藝術的偉大時代正在終結。

在18世紀初期,義大利藝術僅僅在一個專門化的分支中產生了新的思想。那是相當獨特的風景畫和風景雕版畫。這些畫許多是給遊客當做紀念品的、迎合遊客需要的。

瓜爾迪,威尼斯聖喬治·馬喬雷教堂景色,約1775-1780年

二十二、權利和榮耀(二)(法國,德國,奧地利,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

不僅僅是羅馬教會發現了藝術有感染和征服人心的威力。17世紀歐洲的國王和君主同樣急於顯示他們的強權,從而加強他們對人心的控制

17世紀後半期最強大的統治者法國的路易十四表現尤其突出,凡爾賽宮就是他的一座王宮。它也是巴洛克式建築,因為規模很宏大,每一層都有至少123個窗戶。

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宮,1655-1682年,巴洛克式宮殿

1700年前後是最偉大的建築時代之一。所有的君主都想有自己的凡爾賽宮,所有修道院都想有著壯麗的設計。一座座城鎮一片片田園都能讓藝術家去設計、去改造,歐洲天主教地區許多城鎮和風景的面貌得以改觀。

希爾德布蘭特,維也納的眺望樓,1720-1724年
梅爾克修道院內部,約1738年。

華託的藝術已經開始反映18世紀初期法國貴族的趣味即洛可可(Rococo)風格;那是一種喜歡優美的色彩和精巧的裝飾的時尚,它代替了巴洛克時期較為剛健的趣味,表現出一種快樂的輕浮。

華託,遊園圖,1719年。貴族的浮華生活為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埋下了隱患

二十三、理性的時代(英國和法國,18世紀)

1700年前後,歐洲天主教地區的巴洛克運動已經達到了頂點。這種無所不入的風尚不能不給予新教國家深刻的印象,儘管如此,新教國家實際上卻沒有採用它。英國人的教堂明顯更節制和莊重。前文提過,新教在英國的勝利,和清教徒對聖像和對奢侈的敵視,給予英國藝術傳統一個沉重的打擊。

倫敦聖保羅主教堂,雷恩,1675-1710年。立面幾乎沒怎麼用曲線,比法國人的教堂穩重得多

因為新教的緣故,英國本土的藝術不夠強勁,紳士們在需要畫時更喜歡請外國藝術家或是買以前的舊畫,不太喜歡僱傭本土藝術家。但有一位名為賀拉斯的本土藝術家很出色。

威廉·賀加斯,1735年,浪子生涯:浪子淪落瘋人院

他的版畫很出名,而且還寫了一本叫做《美的分析》的書,總結了不少美的法則。

之後又出現了一位喬舒亞·雷諾茲爵士,他追求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們的風格,比較傳統。他的人物畫很有趣味。為了捕捉有趣的瞬間,他不惜花費精力去親近一個小孩子。

鮑爾斯小姐和她的狗,雷諾茲,1775年

還有一位年紀和雷諾茲差不多的畫家叫庚斯博羅。他的畫有許多微弱的陰影和精細的筆觸。

哈弗費爾德小姐,庚斯博羅,約1780年,畫布油畫

在18世紀,英國的制度和英國的趣味成為所有追求理性規則的歐洲人一致讚揚的典範;因為英國的藝術並沒有用來加強那些神化的統治者的權力和光榮。

在法國跟在英國一樣,新的興趣是關心普通人而不是關心炫耀權勢的排場,這有益於發展肖像藝術。貴族式的夢境生活開始退隱,普通人的生活開始重新作為藝術家們的創作題材。

夏爾丹,產前祈禱,1740年

二十四、傳統的中斷(英國,美國,法國,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初期)

18世紀快結束時,我們已經到了名副其實的近代時期。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許許多多被視為天經地義的東西遭到拋棄。有些一直被當做古典建築規則和古典形式的東西,被高速發展的考古學證明是羅馬衰敗時期的建築風格,真正的伯利克利治理雅典時期修建的神廟完全是另一種風格。

把建築看成是對於嚴格而簡單的規則的實踐,這種觀念必然受到理性主義鬥士的歡迎。美國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弗遜在佛吉尼亞的住宅就是理性實踐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

託馬斯·傑弗遜,佛吉尼亞的住宅,1796-1806年

在法國也是一樣。和當年文藝復興類似,革命者願意把自己看作新生的雅典自由民,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舊傳統被歸入剛剛清除掉的往日陳跡。

繪畫已經像哲學一樣是在學院裏教授的科目,而不是像過去通過師徒授受使只是流傳下去的普通收益。但是對於文藝的興盛來說,更重要的不是要在皇家美術學院授課教學,而是要有足夠多的人願意買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學院派立下很多標杆,辦年度展覽,使得那些壯觀而做作的作品會壓倒單純而真誠的作品。這個危機使得藝術家們都去尋求新的題材,因為以往都是變現《聖經》和聖徒傳說的宗教題材。

探尋者的代表者,也是新古典風格的一流畫家是達維德,代表作《馬拉之死》。

1793年,達維德,馬拉之死

法國革命領袖之一馬拉在他的浴室中被一個狂熱的青年婦女殺死以後,達維德把他化成一個為了事業而死的烈士。很有古典藝術的味道。

英國詩人神祕主義者威廉·布萊克,他篤信宗教。他畫了一幅畫,內容是上帝把圓規放在淵面上這個宏偉的景象。

威廉·布萊克,永恆之神,1794年

但這個幻象中的人物嚴格來講不是上帝自身,而是布萊克想像中的一個人,他稱之為尤里森。尤里森是創世者,但布萊克把人世看得很壞,所以就把創世者看成邪神惡魔了。所以這幅畫看著有點邪惡。

有一個繪畫分支大大受益於藝術家選擇題材的新自由,那就是風景畫。英國有兩位很出名的但風格迥異的風景畫家,威廉·特納約翰·康斯特布爾。

特納遵循傳統,想追趕上以往克勞德·洛蘭的風景畫。特納的畫很有動人性和戲劇性,壯麗炫目。

特納,暴風雪中的汽船,1842年。這幅畫有沒有後來的印象主義的味道?

而康斯特布爾追求真實,鄙視樣板畫。

康斯特布爾,乾草車,1821年。(⊙o⊙)…其實我看不出來啥

還有一位德國畫家弗里德里希的畫我很喜歡——

弗里德里希,1815-1820年,西里西亞羣山景色。有沒有中國畫的味道?

雖然浪漫主義畫家中有弗里德里希這樣偉大的畫家,但還是那些沿著康斯特布爾的道路、試圖探索可見世界而不喚起詩意情趣的藝術家取得的成果有更持久的重要性。中國藝術就是常年困於所謂的「詩意情趣」,長久以來發展過於緩慢,在和西方藝術的競爭中完全處於劣勢。

總結

下一篇

鳳鳴於岐:藝術的故事(七)印象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