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盆友,走親訪友要帶的新年禮物都準備好了嗎?

給小朋友送只小豬佩奇、給長輩帶盒腦※金以外的東西、給朋友選束鮮花……美好的禮物不需多貴重,重要的是那份情意。

禮物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時間很早,據說其雛形是上古時代原始部落對部落首領的納貢。

曾經,禮物也留下過不好的印記,比如東漢的樑冀、清朝的和珅,這幾位納賄收禮的“水平”很高,高到了收禮的規模大、檔次高,讓自家負責傳話的門房都能從中抽成、發家致富。

那些行賄的財物,本身已經湮沒於歷史長河中,只留下一些醜陋的痕跡。不過,更多的則是美好的禮物,並在歷史上留下了諸多佳話。

愛你,就是願你喫好喝好

究竟什麼纔是美好的禮物?

首在於“美”,既包括禮物本身之美,也包括贈送之人對收禮之人的美好祝福。

這一點,從魏晉時代民間充當年節禮物的“五辛盤”開始,到了宋代發展成了“年盤”,總之就是希望收禮之人春節喫好喝好還能祛病免災,這種於禮物內寄託美好祝願的傳統,一直延續了下來。

五辛盤即在盤中盛上五種帶有辛辣味的蔬菜(蔥、蒜、韭菜、油菜、香菜),作爲涼菜與餅同食,可殺菌驅寒。

這不是溯源君最愛的春餅嗎!

在我國,長輩贈給晚輩的禮物,常常是食品或者書籍以及衣物之類,其中的美好也是符合這種美好祝願的,只爲讓晚輩喫好一點穿暖一點。尋常的物件裏面,藏的是噓寒問暖的質樸情懷。

這方面魯迅做的非常妥帖,鬱達夫的孩子,他送過圍巾絨衫,自己的侄兒,他送過餅乾衣物。魯迅的細心與問暖,在送禮方面體現得很明顯,比如對方最近生活困頓,魯迅送給對方孩子的就是剛出爐的燒餅,適逢對方的孩子生病,魯迅送的就是西藥藥片,這份心意本身就是美的。

過年好!送您半條魚乾

禮物中的這種美並非是單向的,由於接受贈予者,常常有回禮的緣故,所以,美也常常可以在送禮和回禮之間傳遞。

正史資料記載,明朝的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過生日,他的倆學生趙永和魯鐸結伴來給他送禮,由於這倆學生當時收入比較有限,因此禮物令人印象深刻:一個人送手帕,一個人送魚乾,而且那個魚乾還是半條,是魯鐸喫剩下的。

這倆學生送的東西委實是“薄”禮,“薄”到了這件事都被寫進了《明史》裏面。不過李東陽很高興,欣然收了禮物,立即命人把喫剩下的魚乾當場煮了作爲加菜,又自掏腰包買了酒,款待兩位窮弟子喫飯,於是師生三人高高興興喫喝一頓。

對於當時三人喫飯的場面,《明史》描述時只用了兩個字:“極歡”。說白了,李東陽看中的是禮物背後的美,並且實實在在享受到了這種美。

火線送禮 不收回禮

美好的禮物,要義根本在於“好”。

禮物的目的,在於增進感情,並非你喫我喫,而是你好我好。

這方面,清朝的袁枚曾經創造過一個火線送禮堅決不收回禮的經典戰例——

按照李伯元《南亭四話》的說法,袁枚的老師尹繼善擅長作詩而且作詩速度飛快,屬於立等可取型,他經常與袁枚唱和,比賽高下,其唱和速度快到飛起,讓袁枚也自嘆不如。

有一年的除夕夜,已經晚上十一點多了,袁枚突然派人騎快馬火速送來一份春節禮物給尹繼善,這份禮物其實是袁枚作的一首詩:

知公得句便傳箋,

倚馬才高不讓先。

今日教公輸一着,

新詩和到是明年。

意思就是,我知道老師你很速度,但是今天我要讓你輸我一次,現在已經半夜時分馬上就到春節了,我現在送你一首詩,你就是現在寫詩來對付我,也只能是明年的事了。

袁枚的快樂建立在不要回禮之上,他在這首詩背後的狡黠笑容,想必也是溫暖純真的吧。

撰文 |石 雱

編輯 |李睿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