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把组织核心与助攻者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在足球比赛中,很少出现只通过一脚传球就能破门的情况。

如果一个球员具有超强的直塞球能力,那么他就很难在前场接到球并舒服地送出传递,因为对方的中场会联合绞杀他。

如何让善于传球的球员,在前场接到球,并能在干扰较少的情况下送出关键一传,才是组织核心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足球从后场打到前场,有100米的距离,只有在大禁区附近,才能变得有威胁,而组织核心的工作,就是把球从后场传递到大禁区附近。

把球推进到前场的三种方法:

盘带:

即便是最成功的突破手,也只能场均过掉3~4名球员,显然这样的推进方式不足以支撑90分钟的时间,而且最顶尖的盘带高手,长期的过人成功率也难以超越70%,一旦丢球就是单刀。(巅峰时期的诺伊尔,场均过人也只有0.1个。)

中后卫长传:

曾经的英式足球最喜欢的方式,简单直接,直接打入禁区。

长传的效率要远远高于盘带,但这不够。

现在我们对出球中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依然不足以支撑长传这个踢法。

顶级的出球中卫,胡梅尔斯场均送出近8个长传,但成功率只有50%。

范迪克场均9个长传,成功率稍高,60%。

一场比赛,强队所有传球的整体成功率通常能达到85%左右。

雨刮器:

很多组织核心,都被赠予雨刮器、横穿帝的封号,他们就是不断将球穿到左边……又传到右边。

但这正是组织核心的工作。

足球要从后场推进到前场,从哪个方向推进?这是组织核心的直接选择或者间接选择。

把球交到右边,引导球队把整体阵型压到右边,迫使对手也向该侧偏移,于是组织核心再把球交到防守相对薄弱的左边,从左路完成推进。

传球本身是一种语言交流。把球传到左边,是组织核心对边路球员说【试试从左路推进把】,如果边路球员又把球回穿给他,是在说【左路走不通啊】,有时候组织核心会比较固执,依然把球给左路【现在没问题了,你再试试】……

推进过程:

蒂亚戈在后场拿球,选择了左路。因为他站在萨拉赫的身后,没有人在防守。

边路球员很听话,沿左路边线推进,并与前腰跑位配合,在肋部跑出了一个空挡。

边路球员将球交给了肋部的前腰。

这时候前腰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沿著左路推进,但是他选择了另一种,大范围转移到了右路。

这时我们看到,右路的两名边路球员有机会完成传中,有可能送出助攻,但他们并不是这次进攻的主导者。

第一张图中的传球者,后腰蒂亚戈,此时几乎没有机会前插到禁区前沿,因此在进攻流程中完成助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他却是这次进攻主导者,他发现了左路的空挡,于是决定向左路发展,左路球员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将球往前带,是因为根本没有防守球员贴身防守。

而第二个转换人物就是J罗,他跑出了肋部的空挡,因此才可以顺利接球,轻松把球转移到了右侧。由于压著一边,大范围转移到另一边是常规的既定战术,因此J罗承担的是一个次要组织者的角色。

从位置来说,J罗有一定几率完成最后一传,如果右路的格纳布里将球回给中路的话。

但蒂亚戈距离太远,在这里没有可能参与助攻。

助攻王通常都是距离锋线近的球员,前腰或者边路球员。但他们常常并不参与进攻方向的选择,与足球推进路线的选择。

压一侧,转一侧,间接的组织

红军把兵力集中在了右路,边路球员把球回给了亨德森,这时候亨德森有多种选择。

可以把球给左后侧的队友,但是会比较冒险,也可以挑传到右路的防线身后,也可以给右边后卫,以保守的方式继续再攻右路。

但是他选择的回传中后卫。

组织核心的作用就是,压迫进攻哪一路,压迫多久,什么时候再转向另一路。

亨德森回传中后卫,并不是回传这么简单,而是让球通过中后卫的过度,穿向另一侧。

为什么不直接交给他身后左侧的边后卫呢?

有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如果这时把球直接交给左边后卫,可能会有风险,如果对方防守球员速度足够快的话,即便无法断球,也会立即对左边卫形成压迫。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横穿给左边后卫,对方的防守阵型是横向移动的,而如果交给中后卫,对方的阵型可能立即向前压迫,是纵向移动的,这时中后卫再迅速交给左侧,可能就会有更大的身后球空间。

当然现实是,拜仁并没有被骗,在球交给中卫之后,便直接向左侧做横向移动了。

接应球员让组织变得简单:

在高位逼抢下,亨德森的推进任务变得很困难。

但好的接应队友,瞬间解决了这个问题。

亨德森在没有出球选择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中路的高风险传球,菲尔米洛背身拿球的同时瞬间过掉了跟防球员,把球交给了插上的维尔纳杜姆。

利物浦的局面豁然开朗,策马奔腾。

在这个极为简单的组织进攻中,菲尔米洛成为了关键性的角色,他让亨德森极为艰巨的组织工作立刻打开了局面。

相比亨德森在困难情况下抱了菲尔米洛的大腿而言,下面这个球一传一跑,功劳就算是五五开了。

蒂亚戈在后场拿球,并没有受到太多干扰。

然后一个长传,直接找到了右路的格纳布里。

仅仅通过一脚传球,将球从后场推进到了大禁区附近。

这类传球不仅仅是因为蒂亚戈的视野开阔,格纳布里跑出了空挡也极为重要。

如果格纳布里不跑,就没有这个球,而如果萨拉赫对蒂亚戈进行干扰,他还敢不敢传这个球,很可能就变成了短传,格纳布里也就白跑了。

---------------

组织核心通常是一个球队传球最多的球员,因为他需要不断通过传球指挥球队尝试不同的进攻方向,不断拉扯对方的方向,将球送到大禁区附近,让另一个传球手有更大的空间送出助攻。

助攻不是唯一标准:

有精准长传能力的卡里克,并不具备助攻能力,常年为零,最多不过2个。

皮尔洛在AC米兰,09/10赛季完成了4个助攻,10/11赛季完成3个助攻。

在11/12赛季加盟尤文,完成了13个助攻。这13个助攻包括,6个定位球,3个运动战传中。

相比米兰时期,更多的运动战传中,可能是因为位置前提,而最为一个组织核心来说,通过长传或者短传完成的直塞球助攻是很少的,只有4个。

09/10赛季,哈维在非运动战的助攻数达到11个。这与巴萨的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巴萨的推进速度慢,即便推进到前场也不急于完成最后一传,于是哈维有充分的时间从中圈活动到禁区前沿。

跑动能力与慢节奏的推进,后方有布斯克茨镇守,是哈维完成助攻数高的原因。

但也只有一个赛季。09/10赛季之外,大量的年份,哈维的助攻数也就是5、6个。

而法布雷加斯有9个赛季助攻超过10个,其中07/08赛季助攻数19个,14/15赛季助攻数18个。难道说明法布雷加斯碾压皮尔洛与哈维吗?

这只是因为法布雷加斯的活动区域更接近于前腰。

组织核心的悲惨之处在于,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量化指标去衡量他们在球场上的思考。

为什么世界杯克罗斯表现很一般呢?

因为组织核心的功能是推进。

如果对手退守在大禁区前沿摆大巴的话,推进工作就瞬间完成了,传统的组织核心也就失去的意义。

这时候,就需要把最好的传球手放到边路,中间放著一个大中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