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顥所寫的的一首七言律詩,全文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的前兩聯是懷古,寫了古時乘鶴而去的仙子;後兩聯寫了詩人自己在黃鶴樓上的見與思。

在當時崔顥留下了此首詩後,李白也登上了黃鶴樓。據說他看到當時的景色,不由豪情大發,也想要題詩。可當看到了崔顥題的這首詩後,便打消了想要題詩的念頭,並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這首詩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也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由此,這首詩的名頭就愈發的大了。

一家之言,出錯之處,望請指正,不勝感激!


唐朝詩人,崔顥所寫。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弔古懷鄉詩,據說當年李白登上黃鶴樓時,看到波濤滾滾的長江從樓下經過,遠處江水一片、煙波浩渺的盛景讓李白也為之一震,本想也寫一首,但是看到崔顥的詩在上面提著,大為折服。後來李白仿照《黃鶴樓》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這兩首詩,不論從格律、意境都非常相近。


唐詩《黃鶴樓》作者崔顥是汴州人,開元進士,官司勳員外郎。

抄錄唐詩三百首補注卷六。 七言律詩

崔顥: 黃鶴樓 嚴滄浪雲,唐人七律詩,當以此爲第一。

昔人己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Ⅲ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 ?作者: 崔顥 ?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相傳李詩仙遊黃鶴樓詩興大發正準備揮毫賦詩之時,卻抬頭髮現崔顥的《黃鶴樓》赫然題於樓上。李白讀後大喫一驚——真是好詩啊! 當時的李白才三十四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卻是擲筆鎩羽而歸!直到13年後才寫出《登金陵鳳凰臺》,再到13年後至60歲纔敢寫出《鸚鵡洲》。為了趕上崔顥《黃鶴樓》的妙境,孜孜求索了26年! 可見此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氣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