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看到這個問題,首先讓我想到的不是《鳳凰山下》,而是那句有點污污的「一枝梨花壓海棠」。

言歸正傳,要搞清楚蘇軾和張先的關係,我們還是先看下兩人的簡歷。

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出生於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死於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八十九,是一個高壽之人。張先於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在吳江、嘉禾、渝州等地做官。張先在北宋政壇並無太多作為,主要還是以詩詞聞名,《宋史》中並無他的傳記,《宋史翼》則有他的專門記錄。張先的詞用語精緻,含蓄工巧,屬於「婉約派」風格,主要寫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社會風物,他對自己所寫的「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櫳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三句詞最得意,因此被人稱為「張三影」。

蘇軾,字子瞻,又號東坡居士,生於仁宗景祐三年(1037),對於這位詩詞、書法、繪畫、文章都星光熠熠的超級大咖,大家都認識,就不囉嗦了。

蘇軾比張先小47歲,政治上並無大交集,主要還是文學上的交流,也可以說他們是北宋文壇上的一對「忘年交」。據《宋史翼》記載,張先、蘇軾以及楊元素、陳令舉、李公擇、劉孝叔等六人經常聚會,詩文唱和,稱為「六客」,應該算個小範圍的文人朋友圈。

蘇軾於神宗熙寧年間出任杭州通判,此時張先已經八十多歲,早已致仕(退休),兩人還經常切磋詩詞,那首《江城子.鳳凰山下》,就是當時所寫。因為兩人關係非常好,平時還經常互相開玩笑。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峯青。

聽說八十五歲張先仍然老驥伏櫪、老當益壯、寶刀不老,又娶了一個年輕的小妾後,幽默的蘇軾怎肯 放過拿前輩開涮的大好機會,揮筆寫了一首《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錦裏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 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又據說(千萬注意,是據說),蘇軾還寫過一首詩,說張先老來納妾這件事,那就是更著名的那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其實,這首詩版本很多,而且具體作者已經無從考證,並不是蘇軾所寫,而是後人附會到蘇軾和張先的事情上,只因為流傳太廣,著作權被強行送給了蘇軾。


朋友關係。

張先比蘇東坡大40歲,但由於共同的詩詞愛好,兩人結為詞友,常有詩詞唱和。


兩人的不同:(1)蘇東坡生於公元1037年,張先生於公元990年,兩人相差47歲。(2)兩人風格不同,蘇東坡聲情豪放,善於誇張;張先風流倜儻,詩意朦朧。

兩人相同點:都是進士。兩人關係:忘年之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