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台南的習俗.......撇開那些花花草草的活動.......其實是滿有意義的.......


「做十六歲」是台南府城的傳統習俗,開隆宮、臨水夫人媽廟、安平開台天后宮都會舉辦做十六歲,而開隆宮則是維持這項傳統最久的廟宇,因此可稱做十六歲的老字號,開隆宮祭祀的是「七娘媽」,因此又有「七娘媽廟」之稱。

16-6.jpg    16-3.jpg  

十六歲的習俗,源自於古時府城大西門外水仙宮前有五條港,商行雲集,商業頗盛,來往船隻進出貨物皆由當地五姓家族分據碼頭,其中不乏有不滿十六歲的童工幫 忙搬運,但規定不到成人只能領半薪。所以當地工人家的小孩一到十六歲,就為小孩做十六歲,一方面告訴大家男孩變成壯丁,最重要的是告訴老闆,可以領錢薪了。因此「做十六歲」在當時的歷史,是一項儀式,用來宣告家中多了一個可以負擔經濟收入的人口了。

16-8.JPG   16-2.jpg  

所以有男生的家庭相當重視男孩十六歲的生日,由於七娘媽是孩童成長的守護神,所以特別在農曆七月初七─「七娘媽生」時舉行做十六歲的科儀,並告知鄰里、分贈紅龜,請來工頭及親朋好友歡宴慶祝,從此日後可領「大工錢」,為家族有生力軍的加入而歡喜。祭拜時需準備五牲、七碗甜竽、紅龜糕,配 上數朵雞冠花和千日紅,附上兩根帶尾葉的甘蔗才算禮數周全。

16-1.jpg    16-5.jpg  

「做十六歲」是外婆家必須準備衣服、鞋帽、手錶、項鍊、腳踏車或是裁衣車、紅龜、香蕉、雞、麵、鴨等物,分別為男女外孫做十六歲。並請來工頭及親朋好友歡宴慶祝、同時證明小孩已經長大且從今以後可以領取大人全額的工資。

台南本地人「做十六歲」,原本都是在農曆的7月7日,也就是七夕這天,但當天的人潮相當多,因此有些家長會帶著小孩提早來做,因此從七夕兩天前起,凡家中有小孩滿十六歲的,家長都會帶著子女前往開隆宮還願。除了攜帶供品祭拜外,還有一象徵子女成年的儀式:父母手持七娘媽亭立於神案前,年滿十六歲的子女匍匐穿過供桌及七娘媽亭,男孩起身後須往左繞三次,女孩則往右繞三次,稱為「出婆姐間」或「出鳥母間」〈 鳥 母 , 據 說是七星娘娘所託照顧小孩仙的仙鳥〉,表示從此自己的言行要自己負責。七娘媽亭為紙糊的亭子,大多為三面式的,兩層或三層高,最高的一層正面供有七娘媽神像,其他各面則為色紙剪成 的神仙、人物、花鳥、吉祥物…等等,於是位於狹小巷弄內的開隆宮已是人山人海。

16-4.jpg   16-7.jpg

 

在過去,做十六歲是長子或有錢人家才有的專利,現在則是只要滿十六歲以上都可以做,因此常見許多人已過了十六歲,仍回來補做,一圓他們的心願,甚至也有外國人,也入境隨俗的做起十六歲來。

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父母,也會帶著孩子來參加,藉此讓孩子了解:他已經長大了,許多事情要自己負責了。開隆宮也製作了「感恩狀」,讓主祭者帶領大家說出對七 娘媽多年來庇佑的感謝。並在儀式完成後,戴上香火袋,頒發成年禮獎品以及「十六歲證書」,證明已經成年,並向父母敬茶表達感謝之意。

1964949_635784716475927_1798732883_n.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