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張明雙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徐斐

  由於外購電量成本居高不下,區域電力公司三峽水利(600116,SH)一直存在盈利空間被擠壓的風險。3月24日晚,公司發佈的2018年年報顯示,去年業績“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業收入12.98億元,同比增長6.6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4億元,同比下降37.8%。

  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自發水電量下降,外購電成本上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三峽水利以發電、供電爲核心業務,2018年售電量爲18.83億千瓦時,但自發水電量僅6.88億千瓦時,大部分售電量來自外購,導致電力業務營業成本同比增長近三成。

  在投電站暫難滿足供電需求

  三峽水利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發電、供電業務,目前供電來源包括自發電和外購電量。不過相對於自發電,外購電成本較高,電力業務經營盈利空間也受到擠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