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愛情是怎麼開始的?讓心理學來告訴你】

在愛情中,會來到會談室裡找我做諮商或催眠晤談的人,

大致上都是覺得自己在親密關係中,遇到了瓶頸,

甚至猶如鬼打牆一樣,陷在某種輪迴走不出去的人,

面對這樣的人,看著在關係中飽受折磨而痛苦的當事人,

我不禁心想:「這一切究竟是怎麼開始的呢?」

「我只是覺得他很帥,對我很好,所以就跟他在一起了」

15歲的小春這麼說,臉上帶著一絲迷惘,

這是國高中生經典的回答,愛情對他們來説,充滿了愉悅跟激情的火花,

當然,既然是火花,往往也就稍縱即逝。

 

 

「覺得跟她相處蠻舒服的啊,蠻可愛的,然後很有話聊,

這輩子很少有人能像她一樣,這麼願意關心我。」

快30歲的阿城回顧起當初,說出這些話時臉上帶著一抹笑容,

這是出了社會後的情侶們,常見的答案,

當我們品嚐過愛情裡的酸甜苦辣,逐漸發現,相知相惜的可貴,

「其實當初並沒有對他太有心動的感覺,

可是怎麼說呢?就覺得這個人值得信賴跟依靠吧,

要跟一個人牽手走下去,是需要一些昏頭的勇氣沒錯,

但他的誠實跟穩重,是真的讓我覺得,我可以。」

報名蛻變遊戲工作坊的伴侶檔裡,五對裡有三對會說出這樣的話,

當我們對於愛情、對於親密有了更多的體會後,

會發現有時候,願意不斷在關係中互相溝通、協調、改變的伙伴,

才是真正能夠跟自己攜手走下去的那個人。

 

 

在愛情心理學中,有個俗稱「愛情三元素」的理論,

這理論認為人在愛情裡,大致上需要滿足三種需要:

浪漫、親密、承諾,一段關係要走得長久,就需要儘可能滿足這三項需求,

雖然這個理論似乎很經典的解釋了我們在愛情中需要什麼,

卻似乎無法回答我們在愛情中,為何總是跌跌撞撞渾身是傷?

(延伸閱讀:心理師,我總是愛錯人,是我有問題嗎?

1390203228-669207239_m.jpg

【許多時候,促使我們進入愛情的動機,是寂寞】

回想起許多電影裡開場時男女主角的相遇,

看起來似乎都是浪漫的開場:有個外型搶眼的人出現在眼前,

或是有個溫柔體貼的人進入了自己的生命,

讓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似乎開始有所不同,

有個能夠聽懂我們、看懂我們、願意支持我們的人出現,

這是多麼美好的感受!這份美好也是我們多數人渴望追求的。

 

 

「可是其實到頭來,我想我只是需要一個人,

在愛情中肯定我、證明我是有價值的、證明我值得被愛」

這是許多來諮商或催眠的伙伴,在探索情傷到最後所發現的「真相」,

原來我們之所以一再進入愛情,只不過是為了緩解心中的寂寞感,

這或許是我們無論如何理性的列出「靈魂伴侶清單」,

最後總是會發現,自己莫名為了眼前這個人打破一堆規則的可能,

有時候,當我們選擇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是因為在潛意識裡,

我們很直覺的認為,只要跟眼前這個人在一起,

心中的孤單寂寞就有可能消失雲散!

 

 

這樣的心情在電影「雲端情人」裡有了深刻的描繪,

主角西奧多雖然是個內心細膩而溫暖的人,

能夠寫出一封封動人的電子情書,但他卻很難在現實生活中與人建立親密,

在他的生命中,一直有個巨大的寂寞與孤單,

而他雖然渴望與人靠近,卻又害怕受人控制,一如當年他母親的樣子,

於是他從網路性愛,轉而投身人工智慧的懷抱,

在他剛「認識」一號系統莎曼珊的時候,確實感覺到一股活力與喜悅,

因為,多年來心中的孤獨,終於有人得以傾聽,

而且是用一種他想要的方式,來回應他那巨大的寂寞,

這不就像是我們多數人,在愛情中所尋找的嗎?

當然,這樣的幻想,終究會讓我們失望的。

(延伸閱讀:愛是我們與自己的約定--雲端情人

1e0cb8474b27a2df7dd827728cde4141.jpg

【因為寂寞而進入愛情並沒有錯,可惜的是這成了愛情裡的唯一】

在電影擺渡人裡曾有段讓我深深觸動的場景,

資深擺渡人陳末帶著徒弟小玉,前往擺渡一位失戀的女子,

那位女子因為失戀極度痛苦,因此不吃不喝,讓他的大哥非常擔心,

陳末要她手中握著冰塊,然後說:

「緣分如同這個冰塊,冰塊融化了,緣分也沒了,

你緊緊握住這塊冰,以為能把握住緣分嗎?其實什麼都沒留下,

愛得深,沒有錯,但愛情不該是傷人的冰塊,而是一杯暖手的茶」

電影一直到很後面才揭露出,陳末能感同身受的說出這段話,

是因為他曾經深深愛過一個人,

但當何木子死了,他也陷入深深的寂寞裡,

在這部電影裡,不同的角色都以為只要跟一個人在一起,

就能夠實現自己心目中生命的美好,卻沒有意識到,

這份美好的基礎,是建立在「消除寂寞」的基礎之上。

(延伸閱讀:在愛情中,渡人而後渡己--擺渡人

 

 

在擺渡人這部電影中,小玉最後放走了馬力,

或許是因為她發現自己不需要透過另外一個人,

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來填滿自己心中的寂寞,

安撫寂寞需要自己給予自己陪伴,才能真正獲得滿足,

另外一個人的出現,只是在這過程中與我們一起面對這件事,

但無論如何,這個人都無法真正填補心中的這個洞。

 

 

在電影誘惑夜裡,講述著一對伴侶各自有了外遇,

男主角在出差過程與女同事發生了肉體外遇,

同時女主角則在這個夜晚裡,掙扎著是否該重回前任男友的懷抱,

在電影的最後,當男主角回到家中,雙方看到對方的第一句話是:

「我有一些話想要告訴你」

「我也是」

如果說外遇真正的原因,其實不是外面花花草草或身體慾望的誘惑,

而是在伴侶關係中,裂縫已經大到難以讓彼此攜手繼續面對生活,

是我們都在太在乎自己的寂寞沒有被滿足,以致於再也不想看見對方的需要,

那麼這段短短的對話,

讓我們看見或許關係剛開始時,確實是為了撫慰心中的空洞,

但關係能夠繼續下去,有賴於我們是否能在關係裡,增加些別的東西。

a_rBDIu_1200x0.jpg

【愛情與親密,是一段不斷真實看見自己與對方的旅程】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愛情與親密關係,也慢慢有了些不同的看法,

年輕的時候會一直以為,天底下有個「最適合自己的人」出現,

會在關係中設定許多條件,以為只要對方符合了這些條件,

兩個人就可以好好的一起走下去,

後來發現關係其實是兩個人的事情,即使條件都符合,

彼此是否有能力繼續一起走下去,也是很重要的。

 

 

一直到了現在,我發現條件、能力、價值觀與興趣是否相符,

又或者是彼此之間的個性是否得以度過「磨合期」,當然都是重要的事情,

然而或許最重要的是,我跟對方是否願意不斷看見真實的自己與對方?

還是說,我因為心中的寂寞與空虛,而將對方理想化我心目中的樣子,

當對方不符合我的期待時,當因為對方沒有安住我的寂寞時,

我仍渴望自己可以獲得安撫,因而看不清楚對方真實的樣子?

 

 

人都會感到寂寞,寂寞感在現代社會裡其實是很難被完全消除的感受,

為了寂寞而渴望獲得一段關係,期待在親密裡有人可以安撫自己,或許是自然的,

而在一段又一段的親密關係中持續學習的我,

最後竟發現心理諮商與催眠中所強調的「自我覺察」是如此重要的事情:

當我能看見自己如何把心中的寂寞丟給對方,期待對方滿足,

當我能看懂原來對方其實也有需求,渴望我能夠回應,

當我們都能看見在關係投射中,逕自在心中幻化對方的形象,

於是有能力穿透表象,看到彼此真正的樣子,

關係似乎也就能夠繼續好好的維持下去了。

1443291129-4191669444.jpg

【親密關係,是一趟真實的人生修行】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作者提到「所有的困擾都是人際關係的困擾」,

我個人覺得這句話是有一點誇大了,

然而我確實感覺到,「關係」是最能夠檢視我們內在修練的鏡子,

尤其是與父母親的關係、與伴侶的關係、與孩子的關係,

這三種最能直接對我們發揮影響力的關係,往往是我們最渴望在當中感受到美好,

卻也最容易因為這些關係,讓自己深深受苦的!

 

 

這麼多年持續在關係中修練的我,

發現要在關係裡放下期待,確實是很不容易的功課,

或許,我們對彼此仍然會有些期待,但也能夠增加放下期待的時間,

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在關係中,成為滋養對方生命的人,

而不是將對方看成是掩蓋內心寂寞的人,

即使有時仍有期待,即使在關係中仍然存在投射,

我們還是可以越來越有能力的,在關係中跌跌撞撞的,

與對方一起培養出成長與蛻變的力量。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專業認證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自完成催眠訓練後,2年內已服務超過100位伙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4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