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22:54

〔記者周彥妤/臺北報導〕56歲電腦工程師數月前右側耳鳴,宛如蟬叫聲,聲音不歇,讓他夜不成眠,喫安眠藥才能入睡,原本以為是壓力大,不以為意,但近日又出現後腦鈍痛,就醫發現腦幹旁有一顆2.5公分的腦膜瘤,壓迫到聽覺神經,才造成耳鳴。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指出,個案幾個月前出現右側耳鳴,就醫檢查聽力都正常,本來研判是壓力過大造成,但近日又有後腦鈍痛、平衡感失調的症狀,經核磁共振發現右側腦幹邊的「小腦橋腦角」,有顆2.5公分的腦膜瘤,甚至壓迫腦幹,緊急開刀取出腫瘤,恢復良好,也不再有耳鳴。

黃啟訓指出,約有15%的人曾遭受嚴重耳鳴的困擾,其中以俗稱「腦鳴」的神經性耳鳴最難治療,而小腦橋腦角腫瘤是常見成因;小腦橋腦角位於耳骨內側、約1公分的狹小三角間隙,約有1成顱內腫瘤發生在此處,且緊鄰腦幹生命中樞,若延誤治療恐有生命危險,宛如潛藏在腦內的「百慕達三角危機」。

談到小腦橋腦角腫瘤早期症狀,黃啟訓說,主要包含單側耳鳴或聽力減弱、臉麻、頭昏、平衡功能異常,晚期則會有手抖、及運動功能障礙等,最後壓迫腦幹將會有致命危險。

至於腦部腫瘤究竟是否與使用手機有關,坊間議論不斷,黃啟訓說,兩者的關聯,目前尚無定論,但有部分研究指出,手機電磁波為2B級潛在致癌因子,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增加風險。

他建議,鑽研相關領域的國際學術機構都呼籲,接聽手機時儘量別靠耳朵太近;用手機通話時,可開擴音或使用耳機,通話也要長話短說;睡覺時手機最好距離頭部1公尺以上,避免距離太近。

另外,倘有不明原因的持續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臉麻或頭昏感,應就醫檢查確定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 黃啟訓指出,耳骨內側的小腦橋腦角,約有一成腦瘤發生於此處。(書田診所提供)

    黃啟訓指出,耳骨內側的小腦橋腦角,約有一成腦瘤發生於此處。(書田診所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