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历史的渲染下面,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理解。就是大家一致的认为就是安禄山一向都是手里面拥有十分多的筹码的,这是不用去怀疑的。因为都知道安禄山一致都是受到了唐玄宗的喜欢,但是事实上并没有给他自己带来多大的兵权。

  这个可以通过一些数据能够得到十分清楚的得到一个证明,大家都知道在当时,西北是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因为来自西北的力量是非常多的,所以一直都是花了十分多的精力去抵抗这些不安的因素。在当时的唐军里面,有当时的五个节度使,分别是安西,北庭等等,他们的手里面一共是掌握了差不多二十五万人的军队的,这是一个十分的庞大的数据,要知道是占据了整个唐军百分之五十往上走的人数,这还没有算上其他的。如果将还有西南方向的一些驻守的将士们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了,要知道这些是要超过六成的数量的。

  所以虽然安禄山作为一个管理三个镇节度使的职位,但是其实手里面的力量是不大的,事实上能够控制的就只有两个镇而已,一个是平卢,一个就是范阳了。两个地方的军队的数量统计的是接近十五万人左右吧,占比更不用说了,才是四分之一。从当初他开始带兵的时候,经历的事情是很多的,遇到了巨大的阻拦,所以肯定是没有过多的东西的。很多的人都没有一直在跟随着他,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作为当时的河东军镇,是有着很大的一部分的军人是没有参与到里面的叛乱的,这个是不用去怀疑的,差不多也只有九千个人左右跟随了安禄山的。

  好在就是当时的安禄山手里面有着自己的一股力量,自己是有了差不多八千人的非常精锐的部队的,不仅是如此,还有很多的外界的力量,特别是当时的胡人都是支持的,要知道在当时的唐朝,只要是又作战的的时候。胡人的部落都是会支持的,这是一个传统了。也帮助了当时的中央,解决了不小的问题。这种制度就是城傍制度。所以在当时安禄山起兵的时候,总共的军队的人数大概就是二十万左右了,但是要这些人都去前线打仗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要知道安禄山自己的老巢也是需要很多的人去把守的,这是不能够忘的一件事情啊。

  还有就是每个当时的战略的节点都是需要人把守的,况且每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是非常的远的,所以就算是接近二十万人的军队,最后在那么宽广的一个地方之后,也显得力量是十分的单薄,之间的呼应也是特别的少的。所以即使是安史之乱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战役,最后反军也是非常的苦难的。但是为什么最后人数没有优势的反军能够取得胜利了,还得要从当时的唐军的自己的军队里面的变化来谈了,要知道从唐高宗开始之后,中原地区就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很多的东西都是受到了变化的,玄宗上任的时候就不得不要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开始慢慢的征收兵,所以导致最后的质量是非常的差的,因为都是一些没有基础的人来当兵,看重的就是当时朝廷的政策,给的待遇是很好的,所以到了真正打仗的时候就没有很多的战斗力。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非常明了的,有一个情况是很有意思的,就是到了最后,不管是反军还是唐军的数量都是增加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