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图/农委会提供)

▲苗栗区农业改良场表示,草莓年产值达10亿元。(图/农委会提供)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国内每年草莓总需苗数超过2500万株,却有20%约500万株因感染炭疽病害受损,为从源头管控病害,苗栗区农业改良场历经3年研发「炭疽病分子检测技术」,解决草莓受感染问题,若每株苗以10元计算,将可大幅省下5千万元。

苗改场场长吕秀英说明,全台草莓的生产有约88%都是来自苗栗县,草莓苗年产值约2.5亿元,以全台种植面积约500公顷来看,每公顷果品产值200万元,年产值达10亿元。

▲▼苗栗区农业改良场,炭疽病分子检测技术,草莓苗(图/农委会提供)

▲为从源头管控病害苗栗区农业改良场研发新检测技术。(图/农委会提供)

吕秀英说,大多农民为节省成本自行育苗繁殖,最大的隐忧是难以肉眼判断是否潜伏病菌,加上炭疽病更是草莓育苗期首要病害,好发于高温多湿环境,一旦有植株罹病,未彻底清园的苗床不仅植株发病率高,农民在育苗期间,只能不停喷洒农药抑制,不过病株定植本田后,还是会继续发病、死亡。

▲▼苗栗区农业改良场,炭疽病分子检测技术,草莓苗(图/农委会提供)

▲苗改场表示,新研发的筛检技术可减少500万株苗的死亡。(图/农委会提供)

吕秀英指出,过去草莓田区的缺株率严重时可达30%以上,造成农损甚钜,每年因炭疽病害而损失的草莓株苗不少,因此特别研发「炭疽病分子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确认要采种母株的莓苗是否安全未带菌。

吕秀英表示,每株苗若以10元估算,若透过新研发的筛检技术,搭配有效清园管理,即可减少500万株苗的死亡,大幅省下5千万元的育苗成本外,检测时间也从原本14天缩短为2天,目前技术已应用于田间,不仅有效降低病害发生,6个月的育苗期所施用的农药也能大量减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