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張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2張

電影院裏的跨年盛典

要說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能媲美舊年“ig牛逼”的,恐怕就是昨天的“復聯之夜”了。

凌晨3點,隨着《跨年盛典——復仇者聯盟4》首映場的結束,全國300多萬“漫威一線守護者”驕傲地走出影院,心想幾百塊的票都買了,3個小時的大夜也熬了,不在朋友圈出人頭地,怎麼對得起戰死的英雄?

隨即打開朋友圈,文案、配圖、排版、發送一氣呵成。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3張

除了上面的文藝派,接地氣點的有緬懷先烈的、哭瞎雙眼的、瘋狂打call的,還有想當場二刷然後直接去公司上班的...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4張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5張

當然無論哪種表達方式,中心思想不過三個:

1.我是漫威迷

2.我看首映了

3.我跟你們不一樣

緊接着今天一早,朋友圈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6張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7張

而今天晨早才發朋友圈的這一批人,基本都是沒看零點首映的,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劇透狗!

雖然表達方式和憤怒程度各有千秋,但中心思想也不過三點:

1.我是漫威迷

2.我是個不中意被劇透的影視愛好者

3.我跟你們不一樣

至於發朋友圈劇透的人,他們的心理相對前兩者更容易理解:

1.我是漫威迷

2.我看首映了

3.我看首映了

4.我看首映了

5.我看首映了

...

100.我看首映了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8張

不出意外的話,這場復聯4點燃的朋友圈修羅場會持續1個月以上,今晚是第一波高潮。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因為刷屏的“ig牛逼”和“漫威走好”,我還真不知道身邊竟有這麼多電子競技愛好者和漫威死忠粉。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9張

但為乜一有機會,我們就要在朋友圈給自己貼上標簽,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

有的朋友更誇張,各行各業的熱點都要蹭,生怕別人不知道他什麼都知道。

最後連我們自己,都會演變成每一條朋友圈都悉心雕琢,讓每一個文案和配圖都符合我們的人設,彷彿自己已經是身價上億的公眾人物,開始如履薄冰。

要解釋這個現象,恐怕要從朋友圈的另一個功能說起。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0張

“贊”從何而來?

試諗番嚇,如果沒有”點贊”,你還有多少動力發朋友圈?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1張

最早出現“點贊”功能的並不是微信,而是Facebook。

它的前員工 Leah Pearlman 在 2006 年加入公司後,覺得朋友們對一條狀態的留言內容,很容易出現重複。

比如你發了一條狀態:我們要結婚了!

底下的評論可能會一遍一遍地重複“恭喜恭喜”,這樣不僅不美觀,而且如果有人說了走心的話,很容易就淹沒在“恭喜”裏了,因此創造了點贊功能。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2張

到2007年,功能開發完成,但卻沒有得到扎克伯格的許可,Pearlman曾一度想要放棄這個項目,卒之在兩年後的2009年某一天,扎克伯格決定讓這個功能上線,並取名“Like”。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3張

(Pearlman在點贊功能發佈時寫的博客:“您朋友和他們所發佈的照片和狀態讓 Facebook 更有意義,故此當您的朋友分享了很棒的東西的時候,請不要吝嗇您的點贊。”)

2009年上線後,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點贊”一躍成為 Facebook 的核心功能,現在 Facebook 的 16 億用戶每天至少會發出60億個贊,甚至超過了谷歌的搜索點擊量。

而日活是 Facebook 幾倍的微信,這個數字只會更龐大。

此後,點贊就成了幾乎所有社交網站的標配。

這個功能的初衷,是讓用戶可以更方便的表達“贊許”,同時也能幫助 Facebook 為用戶提供更定製化的內容(根據你點贊的類型,提供更精準的推送)。

更深遠的意義是“點贊”按鈕還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 Facebook 創造了更加積極有愛的氛圍。

“點贊”的成功,是設計驅動和人性需求的完美結合,這也幾乎是所有科技產品的使命。

但同樣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因“點贊”而生的“點贊數”卻在無形中改變了我們點贊的初衷。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4張

點贊焦慮

2009年“點贊”推出後,每個人都很享受被朋友點贊的感覺,以至於每發一張照片、更新一條狀態,就急切地等待着點贊的提示。

這種現象我們很容易理解為“虛榮”,但並非如此。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5張

從出生起,我們就開始關注我們獲得了什麼。

比如一進入學校,就要定期考試,我們意識到成績越高越好;進入職場,就要定期考覈,發放薪水,我們意識到,職位和薪水亦是越高越好。

因為我們累積的資本,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地位。

亦是因此,我們發佈的每一條朋友圈都會逐漸偏向比別人更好、更多、更優秀的東西,這樣才滿足被贊的邏輯,畢竟沒人會因為你被公司開除而給你點贊。

而結果也很明顯:我們發佈的東西會越來越不真實。

繁華背後有多苦,傷疤裏面有多深,永遠不會有人看到,朋友圈裡只有我們最光鮮的一面。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6張

即使是那條狀態是真的,也不一定是最真實的我們。

如果朋友圈中的我們是不真實的,那給別人點出的贊,總是真心的吧?恐怕事實也不盡人意,原因很簡單。

朋友圈跟現實中的社交場合都具有一個相同的潛規則:面兒上微笑恭維,私下評頭論足。

因為我們在朋友圈裡對朋友的點贊或評論行為,也能被共同好友看到,故此我們很少能見到意見相左時,會有兩個朋友破口大罵的現象。

既然如此,我隨手點贊恭維你一番,又有什麼錯?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7張

2012年,伊利諾伊大學的教授在一份調查中還發現:

很多用戶在給人“點贊”前,會先看一下該狀態已經有多少個贊,如果只有一兩個,會很怕自己成為唯一的“點贊”者,而選擇忽視本來應該獲贊的內容。

因為朋友圈裡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的社交名片,沒人想輕易毀了它。

如果我們發的每一條狀態不代表真實的我們,點出的贊也不代表真實的觀點,那朋友圈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8張

認同感應該源於自己

“如果 Twitter 可以重來,我可能不會再強調「粉絲數」和「點贊數」。我甚至會刪掉點贊功能,可以說,這項功能並沒有給互聯網帶來什麼積極健康的貢獻。”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19張

(Dorsey 在 TED 2019 大會現場)

這是美國社交網站 Twitter 的創始人 Jack Dorsey 在 4 月 16 日 TED 大會上說的一段話。

除了社交軟件使用者在下意識中營造出的不真實感,朋友圈裡還充斥着以社交網絡作為流量食落而獲益的微商、推廣、假新聞、輿論操控等等副產品。

這些肉眼可見的垃圾內容,又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這種感覺。

故此在我看來,朋友圈不過是“點贊”功能下的副產品,雖然畸形,卻也不可避免。因為數字化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社交能力在逐漸下降,我們總還是需要一個窗口去了解朋友,瞭解世界。

如果朋友圈裡沒有真實的狀態,也沒有真心的贊,不如就別被它裹挾,權當一個秀場,默默看戲。

畢竟靠別人點贊得到認同感,永遠無法與內心的自我認同感匹敵。

如果朋友圈不能點贊,劇透《復聯4》的人會不會少一點? 娛樂 第20張

開發了Facebook點贊功能的另一位工程師 Justin Rosenstein曾說:

“點贊”帶來的是一種虛假愉悅,它非常誘惑,也非常空洞。

與其費心求贊,不如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提升自我認同感,比活在別人的評價裏要好上百倍。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朋友圈沒有點贊,Emmm......

我想劇透《復聯4》的人也不會減少,畢竟劇透狗的源動力,誰人能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