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佈

  電腦不僅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聰明,而且它們也在更家密切地研究人類本身。無論是以公共安全、欺詐保護還是簡單方便的名義,我們都在向人工智能系統提屬於自己最供詳細信息,讓它們可以識別並跟蹤我們的行蹤。

  現在已經有各種配備了電子耳朵、“眼睛”和大腦的設備,全方位的監測人類活動和所有特徵。這份清單涵蓋了從智能音箱、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以及智能門鈴和門鎖等各種類型的產品。你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趨勢,但它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勢頭還在不斷增長。

  國外媒體CNET過去兩週一直在記錄面部識別技術的現狀,但這只是直接從熱門身上收集數據的其中一種方法。下面是CNET列出其他生物識別技術如何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以及這些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指紋識別無處不在

  這種能夠讀取、捕捉和匹配特定個體指紋數據的設備合計數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從1969年開始,美國FBI聯邦調查局就開始研究如何利用電腦幫助完成指紋的識別。

  當時的想法是讓儘可能多的聯邦調查局工作人員從這項乏味的勞動密集型任務中解放出來。到1975年,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幫助下,該局研製出一種基於電容傳感器的功能性指紋掃描儀原型。

  然後時間來到2013年,那時生物識別技術已經真正的成爲主流,起作用不僅是爲了打擊嚴重的犯罪行爲,而且是爲了方便消費者使用。那一年,蘋果將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集成到了iPhone 6、iPhone 6 Plus和iPhone 5s中,蘋果同時還在新款iPad上使用了指紋識別安全系統。

  從那時開始,在蘋果之後谷歌和微軟都推出了類似的識別解決方案。例如谷歌的Pixel智能手機以及微軟Surface筆記本和平板電腦上的Windows Hello功能。而其它設備製造商也陸續開始採用指紋識別技術。在這份高端手機名單上有摩托羅拉G7、一加6T、三星Galaxy S10和索尼Xperia XZ3等。

  除了一加6T和Galaxy S10之外,所有這些手機都使用的電容式指紋數據識別傳感器。他們利用了與FBI早期使用相同的指紋掃描技術,而傳感器中的電容傳感器來測量指尖的電導率帶來的細微差別。然後指紋識別傳感器根據這些差異形成一個指紋圖案。

  而一加6T則完全不同。它採用的是光學傳感器,本質上來說是通過拍攝指尖照片的微型相機。因爲它創建了平面的2D圖像,所以這個閱讀器相對容易被騙過。但三星最新的旗艦智能手機Galaxy S10所採用的超聲波傳感器卻並非如此。

  當你的手指接觸到傳感器的時候,Galaxy S10會用聲波技術來回反覆接觸你的手指,聲波會從皮膚上反彈回來,並返回給閱讀器進行分析。有了這些數據,它就能構建出更難以複製或破擊的3D指紋圖像。

  它們知道你的聲音

  智能音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這是不可否認的趨勢。根據統計機構的結果顯示,到2020年美國智能音箱用戶預計將增加至7650萬。而eMarketer的數據顯示,這一數字高於2016年的1600萬,複合年增長率爲47.9%。

  亞馬遜內置Alexa助手的Echo系列智能音箱仍然佔據了這些設備的最大份額。但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手也在緊追不捨,隨着兩家公司爭奪市場份額變得越來越激烈,這兩種語音助手的能力都在穩步提高。

  這些智能音箱不只是聽從你說的命令,它們還能夠識別並區分家庭成員的不同聲音。這使他們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迴應和結果,以匹配特定的使用人羣。

  這是非常巧妙的設計,當你想要一個你的個人時間表,任務,購物清單等等信息時,它就會派上用場。爲了讓這些語音助手能夠順利工作,我們需要花些時間來訓練這些系統,這意味着用戶要給它們提供大量的語音樣本。然後,音頻片段找到它們到遠程服務器進行比較、識別、快速檢索和存儲的方法。

  眼睛不會說謊

  與指紋閱讀器和語音識別技術一樣,虹膜掃描技術也慢慢地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虹膜,也就是瞳孔外眼睛的色素區域,因人而異,沒有人完全相同。即使是具有相同基因組成的個體,例如同卵雙胞胎,也會表現出彼此不同的虹膜模式,這使得這種身份確認技術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安全性。

  虹膜掃描潛在的高速度和準確性也非常引人關注,而最典型的虹膜掃描系統由數字攝像頭、低功耗紅外線發射器、硬件和相應的軟件處理組成。

  虹膜掃描儀會發出一束不可見的紅外光束,短暫地照亮眼鏡中的虹膜,該系統記錄了虹膜的顏色等獨特的特徵。然後它將虹膜信息分解爲256字節的代碼,將未知個體的虹膜編碼與登記編碼的數據庫進行比較。整個掃描、匹配和識別過程只需幾秒鐘。

  多年來,已經有不少的一些消費電子設備已經具備了虹膜掃描功能。雖然三星爲Galaxy S10選擇了高通的3D聲波指紋識別器,但三星在之前的Galaxy S7、S8和S9等旗艦上都都配備了這種虹膜識別系統。

  2017年,高通與總部位於愛爾蘭的認證科技公司Eyelock達成了一項授權協議。這可能是一個跡象,表明這種訪問控制方法將很快在高通的移動處理器和平臺上提供全面的支持。

  心率設備

  多年來,基本心率監測器一直是健身追蹤器和智能手錶的標配功能,而一些新的設備,如例如蘋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4智能手錶則更進一步。它們不僅可以記錄用戶心率,還可以記錄心電圖(EKG或ECG)讀數,這一增強的數據允許硬件設備跟蹤器感知用戶的心跳。

  心電圖數據有很多有用的原因。首先是提高我們對自己心臟健康的關注,有了這些升級的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就能探測到潛在的危險情況,並向用戶發出警報,這種警報和通知包括異常或不規則的心律監測,甚至房顫。

  除此之外,心率的另一大用途就是它在生物特徵識別方面的潛力。根據binamespace公司介紹,每個人的心率和心電圖特徵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這是由於心臟大小、位置、形狀、肌肉傳導率等方面的差異造成的。Nymi band就是這樣一款手錶大小的可穿戴設備,是bialias公司推出的心率認證解決方案。

  Nymi band可以作爲一個非常安全的生物識別密鑰使用,每個Nymi只連接到一個單獨的用戶及其唯一的EKG標識概要文件。Nymi由其所有者佩戴,其設計初衷是僅爲註冊和授權用戶提供授權訪問。

  同時Nymi band潛在的應用場景包括控制進入辦公室和實驗室設施的授權,以及工具、設備和數字帳戶。目前,Nymi的目標客戶似乎僅限於企業客戶,不過可以想象,像Apple Watch Series 4這樣的產品有朝一日可能會向普通消費者提供類似的功能。

  追蹤你的腳步

  我們很容易看到和理解像指紋這樣的生理特徵是如何用戶識別個體的身份和差異,但是你知道嗎,走路的方式也可以用來驗證身份。來自日本戶田市新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精確的研究。

  研究人員密切注意了人在走路時腳與地面接觸的方式。具體地說,他們觀察了腳跟着地、前腳掌前滾和腳趾最後落地的時間。同時研究人員還記錄了在這個過程中腳施加的壓力水平。

  最終,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動態的足部壓力模式對特定的個體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數據。事實上,根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通過走路方式的認證,能夠以99.6%的準確率識別出特定的目標。

  可穿戴技術公司Motiv計劃將這種步態識別技術從純研究領域中剝離出來實現商業化。該公司售價199美元的Motiv智能戒指上裝有許多傳感器,可以測量身體活動和生物特徵數據。它不僅會跟蹤你的步數、心率和睡眠時間,同時Motiv還將這款戒指定義成爲一款安全設備,可以爲在線賬戶和交易提供24/7的認證。

  然而,最有趣的是戒指的行走功能。它使用該設備內部的加速度計來計算出你的步態,並確定你是否是真正佩戴戒指的人。目前,該功能仍處於試驗測試階段。也就是說,它對所有的用戶開放,但身份唯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