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5個迷思,你有沒有犯?

資料圖片

潮流興健康飲食,不少人更提倡素食,不過素食亦有需要留意的地方,以免導致出現便祕、生理期失調和營養不良等問題,適得其反。

食素亦有不少地方需要留意!網圖

1.食素求口感,精製食物容易胖

營養師指素食普遍講究精緻及口感,變相素食者會喫很多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甚至甜食等)及素加工品(麵筋、素肉等),這些食物多半熱量高,加工時加入大量油,或為了增加味道,以煎炸的方式烹調,長期喫下來容易發胖,甚至出現高血脂、高血糖等問題。

2.食素等於食蔬菜?

有些人認為食素等於不喫肉,所以只要不喫肉就是健康,甚至認為蔬果都是健康的食物,多喫無妨,結果愈喫愈傷身。
有些素食者深信「蔬菜」是健康食物,所以每天應該大量喫蔬菜,但喫太多蔬菜也會出現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大量進食蔬菜,當中的纖維會阻礙人體吸收重要礦物質,如鈣、鐵、鋅、銅等;蔬菜裏的草酸、植酸也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

而進食大量纖維,或者含吸水力強的果膠的水果,如蘋果、香蕉,但又沒有喝足夠的水時,反而會導致排便困難。

另外,喫蔬菜容易有飽足感,但喫太多時,會佔胃容量,因而喫不下其他食物,這對於老年人或一些胃口較小的人來說,可能造成熱量、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攝取不足。

3.不喫奶蛋,但喫太少豆類

有些素食者不喫蛋和奶類,而且也很少喫豆類、黃豆製品(如豆腐),容易缺乏蛋白質,或是蛋白質的品質不佳,出現營養不良。不少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品質不理想,缺乏必需的胺基酸─離胺酸,可能和喫太少豆類,尤其是黃豆及豆類製品有關。

網上圖片

4.油炸素食,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偏多

市面上的素製品,或供應素食的食店,通常使用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大豆油、葵花油。這一類油的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氧化,形成自由基,會加速細胞老化,甚至致癌,因此不宜用來油炸,亦不宜攝取過多。

5.長期喫生食,身體變為虛寒體質

從中醫角度來看,有些茹素者長期大量生食蔬菜,以及食大量五榖雜糧,容易形成虛寒、痰濕的體質。中醫指大多數蔬果偏寒涼性,經過加熱烹調,可以稍微緩解寒性,但長期生食蔬菜,則容易讓體質轉變為氣虛、陽虛體質,精神體力不好,稍微動一動就覺得疲累和怕冷,脾胃功能也受到影響。

網上圖片

另外,素食者喫較多五榖雜糧,較容易讓脾「過勞」,出現脾虛問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脾虛會帶來婦科問題,例如可能出現生理期經血量太大的情況。中醫認為脾也主「生殖」,當脾虛時,女性容易出現生理期失調,例如經血量太多、經期拖得很長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