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中风,由脑内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血管堵塞而引起。

  临床上,脑卒中可进一步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后者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数据显示,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这一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脑卒中人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

  脑卒中往往起病突然,若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全脑受损害症状或局部脑损害症状,患者或家属须高度警惕。

  其中,全脑受损害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不醒。

  局部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复视、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

  在发现脑卒中早期征兆后,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诊治,越早开始专业可行的脑卒中康复计划,恢复功能可能性就越大。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等疾病都是可能引起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消除脑卒中隐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