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互聯網已經成爲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大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了。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了太多方便和快捷,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瞭解實時新聞,可以在家裏當吃瓜羣衆,可以通過網絡購買東西等。

  但是最近在網絡上流行一種說法:給你500萬,過一個月沒有手機,沒有WiFi,沒有網絡的日子。這樣的生活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過下去,也許會爲了500萬拼一拼吧,哈哈!但是我又轉念一想,在古代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羣衆們又是如何吃瓜的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穿越到古代看看他們是如何獲取新聞的。各位,請繫好安全帶,時光機出發啦!

  我們乘坐的時光機首先降落在了三代時期,即夏商周時期。據《左傳·襄公十四年》師曠引《尚書·夏書》稱:“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循於路。”意思是早在夏、商、周時期,就曾有這樣一種被稱爲遒人的政府官員,搖動木鐸,巡行於各地,既宣達政令,又進行必要的採風。可以講,是我國傳播新聞的最原始形態。

  接着我們乘坐的時光機就到了西漢,這是中國最早的報紙——“邸報”的出現時期,“邸報”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各郡都在京城長安設辦事機構,當時稱爲“邸”,類似今天各省駐京辦事處,負責蒐集朝廷各種信息傳給太守。信息寫在竹簡、布帛上,被稱爲“邸報”。邸報是當時的官方報紙,主要供給官員閱讀,普通吃瓜羣衆是很少看到的,所以當時吃瓜的大多爲朝廷官員。

  緊接着我們又來到了“新聞”這個詞最早出現時期,唐代。“新聞”一詞最早出自於唐代神龍年間,文人孫處玄的“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一句,所以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新聞”的說法。

  離開了唐朝,我們又來到了宋朝。在宋朝,隨着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聞事業開始也蓬勃發展。這就產生了我國最早的民間報紙——“小報”,這回普通羣衆終於可以坐在門口一起吃瓜了。

  編輯出版小報的人員,大多就是邸報的採編人員,而他們的消息來源,就是宮廷和各級政府的工作人員。

  有時小報報導的不僅是些政治、軍事方面的事情,也有一些娛樂八卦類的消息,當時的這些老闆來僱傭了一些專門的“狗仔隊”,他們有的人負責窺探宮中的祕事,有的人去跟蹤兇殺案的案情發展,有的人還會專門去搜集有沒有官員私藏小妾,但是挖不到好的八卦材料的時候,他們便會憑空捏造一些內容出來,這些都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但是也對當事人和社會造成了很多影響。

  所以《小報》這種東西從出現之日起就被視爲非法出版物,它的出現可以說是對傳統新聞事業的一種衝擊。

  最後時光機停在了清代,清代出現了報房,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內就有以私人名義從事抄報活動的人,多爲低層文吏,以刊刻抄邸報爲自己的副業,到清代中、晚期演變成私營報紙。

  讀者們,關於“古代的新聞傳播”,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記得轉發收藏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