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是扬州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因钱塘诗人汪沆的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而得名,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两岸湖光,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在绿波的荡漾下,连绵滴翠,宛若仙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运河的边上。

  正如诗仙李白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三四月份的扬州是最美的季节,而作为扬州最负胜名的景区——瘦西湖自然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这里垂柳依依,碧波荡漾,万木吐绿,百花争艳,一片春和景明之象。

  在瘦西湖众多景点之间,五亭桥前两名小渔船及船上的渔鹰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回头率几乎百分之百,成为景区里不折不扣的大网红。

  鱼鹰,学名为鸬鹚。它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善於潜水。训练鸬鹚来协助捕鱼是中国劳动人民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一叶扁舟出没于南方水乡碧水之中,矫健的鱼鹰、迅捷的鱼儿、黝黑的渔夫、碧绿的江水、构成了一幅完美动人的和谐画卷。

  中国用渔鹰捕鱼至少可以追溯至距今约2000年的东汉早期,因水清鱼丰,曾是中国江南较为普遍的渔猎方式。唐代的时候,诗圣杜甫曾有诗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诗中所写的乌鬼,其实就是鸬鹚,可见当年鸬鹚捕鱼盛行。

  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捕鱼方式变革、自然环境变化、渔业资源减少等因素影响,渔鹰捕鱼人家已越来越少,这种捕鱼技艺可能会濒临失传,渔鹰捕鱼的场景我们在平常更是极难遇见,所以能在瘦西湖看到,也是颇为意外的,自然能吸引大家的关注。

  渔鹰通体乌黑,毛色发亮,细长而灵活的脖颈像蛇,纹路也像蛇;金黄的头部中心漆黑一点,便是像电筒一样的眼睛,长嘴带钩,脚有蹼。列队船头,像威风凛凛的将军,只等船老大一声令下,便长驱飞奔,以鹰的眼光,蛇的诡异,箭的速度,为主人效命,让鱼们闻风丧胆,果然不负“黑鬼”盛名。

  渔鹰捕鱼,像是一枚吃货对美味的执着追求,而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超乎寻常的力量,不论多大的鱼它们都敢动,小鱼一口就含住了,遇见大一些的鱼,渔鹰之间则会互相配合,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然后一起把鱼送到船边。不过瘦西湖可没那么多鱼,更多的是一种表演的性质,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态。

  在日常的生活中,渔鹰(鸬鹚)已经非常少见了,渔民们更喜欢用渔网或电力捕鱼,简单粗爆,但更加高效,小渔船也被更大的机动船所代替,能在瘦西湖看到这一古老的捕渔方式的确令人意外,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放学的时候在河边看着牧鹰人捕渔的情景。

  最后,想问问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你们那儿还有用渔鹰捕鱼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