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是揚州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因錢塘詩人汪沆的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而得名,現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兩岸湖光,亭臺樓榭,錯落有致,在綠波的盪漾下,連綿滴翠,宛若仙境,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運河的邊上。

  正如詩仙李白詩云“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三四月份的揚州是最美的季節,而作爲揚州最負勝名的景區——瘦西湖自然是其中最經典的代表,這裏垂柳依依,碧波盪漾,萬木吐綠,百花爭豔,一片春和景明之象。

  在瘦西湖衆多景點之間,五亭橋前兩名小漁船及船上的漁鷹吸引了來來往往的遊客,回頭率幾乎百分之百,成爲景區裏不折不扣的大網紅。

  魚鷹,學名爲鸕鶿。它是大型的食魚遊禽,善於潛水。訓練鸕鶿來協助捕魚是中國勞動人民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一葉扁舟出沒於南方水鄉碧水之中,矯健的魚鷹、迅捷的魚兒、黝黑的漁夫、碧綠的江水、構成了一幅完美動人的和諧畫卷。

  中國用漁鷹捕魚至少可以追溯至距今約2000年的東漢早期,因水清魚豐,曾是中國江南較爲普遍的漁獵方式。唐代的時候,詩聖杜甫曾有詩云:“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詩中所寫的烏鬼,其實就是鸕鶿,可見當年鸕鶿捕魚盛行。

  但是近幾十年來,隨着捕魚方式變革、自然環境變化、漁業資源減少等因素影響,漁鷹捕魚人家已越來越少,這種捕魚技藝可能會瀕臨失傳,漁鷹捕魚的場景我們在平常更是極難遇見,所以能在瘦西湖看到,也是頗爲意外的,自然能吸引大家的關注。

  漁鷹通體烏黑,毛色發亮,細長而靈活的脖頸像蛇,紋路也像蛇;金黃的頭部中心漆黑一點,便是像電筒一樣的眼睛,長嘴帶鉤,腳有蹼。列隊船頭,像威風凜凜的將軍,只等船老大一聲令下,便長驅飛奔,以鷹的眼光,蛇的詭異,箭的速度,爲主人效命,讓魚們聞風喪膽,果然不負“黑鬼”盛名。

  漁鷹捕魚,像是一枚喫貨對美味的執着追求,而且有着豐富的經驗和超乎尋常的力量,不論多大的魚它們都敢動,小魚一口就含住了,遇見大一些的魚,漁鷹之間則會互相配合,有的啄魚眼,有的咬魚尾、有的叼魚鰭,然後一起把魚送到船邊。不過瘦西湖可沒那麼多魚,更多的是一種表演的性質,以滿足人們獵奇的心態。

  在日常的生活中,漁鷹(鸕鶿)已經非常少見了,漁民們更喜歡用漁網或電力捕魚,簡單粗爆,但更加高效,小漁船也被更大的機動船所代替,能在瘦西湖看到這一古老的捕漁方式的確令人意外,真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彷彿回到了童年時光,放學的時候在河邊看着牧鷹人捕漁的情景。

  最後,想問問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你們那兒還有用漁鷹捕魚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