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1559),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改字徵仲。因先祖是衡山人,故自號衡山居士,史稱「文衡山」。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

文徵明擅長詩文書畫,寫詩以白居易、蘇軾為榜樣,學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師法沈周,典雅秀麗,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文徵明曾官翰林待詔。其年近九十歲時 還孜孜不倦 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

書畫造詣極為全面 其詩文畫等無一不精 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 尤擅長行書小楷 傳世書作《醉翁事記》


文徵明,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文學家、書法家,為人謙和而嚴謹,仕途不順,享年八十九歲。

文徵明小的時候忠厚老實,據說十一歲的時候才會說話(我覺得不可能),應該是交流溝通方面有先天性的缺陷。但是他身邊卻有很多願意和他交往的好朋友,例如唐寅,都穆等人,這都是當時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文徵明一生科舉坎坷,屢試不第。他在求學考試的過程中倒是結識了不少字畫方面的大師,像李應禎,沈周等名噪一時的大書法家和畫家,他也潛心求教,練就了自成一派的書畫水平,為後世所景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的精力,讓他不斷的落榜。

後來,因為名氣太大,他被推薦為翰林待詔,只幹了三年,文徵明就厭煩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辭官回到家鄉潛心投入到藝術領域的創作中,終成一代書畫大師。依我看來,文徵明木訥不通人情的秉性在官場是喫不開的,也只有在藝術領域他的才情、個性才能得以發揚光大,從這點來說,文徵明很有自知之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