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yao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的確,《吐槽大會》真的只是「看起來」很得罪人。也就是說,錄製之前,所有的段子都是跟被吐槽者反覆溝通後的,保留下的是被吐槽者能接受的一部分。

我是一個很喜歡脫口秀類節目的人,國內國外都稍有涉獵,國內始終比較喜歡《暴走大事件》,後來《吐槽大會》開播,第一期做宣傳的時候,我記得力度很大,據說是「思聰老公」投資並熱捧的節目,王思聰的敢說敢懟是出了名的,所以我當時覺得這個節目應該尺度也不小。

但是!第一期請的是周傑,我還是蠻驚訝的,周傑這個人在我們多數人的印象中,可能第一反應就是「爾康」「表情包」,那緊接著,第二反應就應該是這麼多年,網上傳的各種他人品不佳,趁演戲佔女明星便宜,脾氣暴躁,跟人打架的負面新聞,總之,並不是一個很和藹的人。這樣的有些自負的人,能容忍其他人在公開場合對自己吐槽?況且還有那麼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白?以至於,在看第一期的時候,我每時每刻都很緊張,總覺得他一個不開心,就會當場下來打人。但是,他沒有,整場效果非常好,他有節目效果所需要的小生氣,小情緒,不傷大體且給人感覺很真實。

輪到他上臺的時候,他吐槽的也十分精彩,從自黑到黑別人,巧妙地反駁負面新聞,很自然,很搞笑,都快讓我在心裡重新認識他了,也讓我覺得這個節目膽子真大,什麼都敢說。

但是,當我看了幾期之後,才知道,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臺本上寫好的,在上臺之前已經反覆跟當事人練習過了,也就是內容,尺度,怎麼聊,早已經告知當事人,當事人在錄節目是表現出的小生氣,都是早已安排好的。

當時覺得那這個節目有點假啊,但是轉念一想,又覺得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的底線是不同的,人也應該互相尊重底線,搞得節目中打起來,就不好了吧。

但我真正意識到臺本的重要性的,還是「咆哮帝」馬景濤的功勞。

堪稱災難般的臨場發揮。

圖片源於網路

圖片源於網路

圖片源於網路

以及嘉賓們的「沒眼看」。

圖片源於網路

就連一向會活躍氣氛的池子,都找不到合適的鼓掌點。

圖片源於網路

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當時那種弄弄的尷尬。表示不開彈幕,看不下去。可見,如果這個節目要像很多人要求的那樣真實,可能受到的罵聲會比現在還多,哦不,應該早都播不下去了。

後來我又看到了一篇報道

圖片源於網路

從這個報道就可以看出,不是周傑變了,他只是有一個好演員的基本素養,配合著節目,把屬於他的一期演完,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這個節目組的人員也在很努力的去盡量打造符合觀眾期待的節目效果。網上總是有人評說某幾期《吐槽大會》吐的不痛不癢,看著不過癮,你看人家美國的尺度很大,甚至公開吐槽總統,大家都很寬容。但是,我想說,國情不同,文化不同,you can you up .別說一直以光鮮亮麗的形象站在人們面前的明星,就算是普通人,讓那麼多人當眾揭短都極有可能惱羞成怒,那我們為什麼要求別人要無限容忍呢?節目組為了滿足觀眾要求,盡量去請大咖,又竭盡全力地與明星溝通,試圖做到尺度最大,我們應該感受到他們的努力,而不是無限diss節目不真實。

我們普通觀眾,往往就是看個樂呵,搞笑的段子,都是職業寫手們編的,真實了,反而就沒這麼好看了。


我個人的理解:以自身的槽點來獲得觀眾對他的新看法。 吐槽的對象和內容都是大部分人都很看不慣他的地方。越是看不慣就越拿那個點來吐槽,以玩笑的形式說出來,大家就會對你有一個新的理解了,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聽風就是雨那樣討厭你。有了新的看法了。

我說的亂七八糟,邏輯也不咋清楚,勿噴(((*°▽°*)八(*°▽°*)))?
感覺這個節目洗白了很多人

李誕在《十三邀》中對話許知遠時說過這個問題。

大意是越是成熟的藝人越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說出來大家笑笑就過去了。而且藝人不願意提的東西也不敢吐,比如林丹出軌。


個人理解 洗白節目


壓根不得罪人,基本上是反向洗白的套路。

上臺的都商量好了。

明星上去,可以通過調侃自己一些無傷大雅的黑點,從而提高路人緣。

節目組獲得收視率。

觀眾獲得快感。

我覺得還挺好的呀。


看看原版的喜劇中心的吐槽大會 那才叫勁爆李誕他們模仿的這個已經是和諧過的了得罪人?不存在的!
謝。不痛不癢,看了很多期,節目還是不錯。感覺如同雞肋。得罪人?好多藝人都是來洗白的。吐槽尺度稍大一點,如宋方金,還被和諧。當然那是吐槽的場外嘉賓,節目組的臺本今後會更加慎重。綜藝節目要的是效果,在盡量不得罪人的情況爭取更多流量。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