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用了 16 万多公里的含氧感知器 ......

288226936.jpg  

 

这次趁更换电瓶订购零件之便, 想一次把一些宿疾做个整理, 于是狠下心把已经有故障码一段时间的两只排气前段含氧感知器, 还有点火考尔 (Ignition Coil) 一起做个更换, 一起在 BMWCCT 订购了以下零件, 找了个下午, 花了三个多小时 (边修边拍照) 在自家车库来个 DIY。

BOSCH Ignition Coil (BOSCH # 0 221 504 464) *5

BOSCH Oxygen Sensor (BOSCH # 0 258 003 477 Pre Cat.)*2

BMW 82mm Front Hood Emblem (BMW #51 14 8 132 375) *1

BMW 2.0Bar Expansion Tank Radiator Cap (BMW # 17 11 1 742 231) *1

Mercedes 12V 100AH 760A Battery (Mercedes # A 000 982 33 08) *1

Stabilus Trunk Lid Lift Supports (Stabilus # 51 24 8 222 913) *2

分篇次记录下来, 给 e39 车友们参考啰。

288226996.jpg  

这篇写 点火考耳 & 含氧感知器 .....

Ignition Coil, 3.0L M54 一次六缸六只, 回原厂的话大概要脱两层皮才出得来 ...... ; 先前已经换过一只 (看这里), 这次换五只。同样都是 BOSCH 代工生产, 回外边维修厂也是换 BOSCH (即便换的是多贵一仟多块的号称原厂货, 除了包装盒子外有 BMW 贴纸外 ; 点火考耳本体上面也是 BOSCH logo, 没有 BMW mark, 这样聪明的车友们知道该怎么选了吗?)。

288226969.jpg 

一样 Made in Germany

288226966.jpg  

两侧 Mark

288227047.jpg  

两侧 Mark

288227053.jpg  

原厂标准规格三极接头

288226984.jpg  

本体上的 mark, 2014 May 制造, 算新鲜货

288227029.jpg  

拆换点火考尔的步骤先前已有介绍过, 不再多说, 就简单地打开上盖卡榫、抽出接线、往上取出考尔就行, 基本上只要双手就可以完成拆卸安装 ; 这边只略说明 BOSCH 版在安装上的感觉差别 :

(1) 这批 Bosch 版的考尔塑料模具较质感比原厂粗糙, 部分还有模具毛边, 但不影响使用。(按 : 这边说的是新车原厂的考尔, 不是坊间更换号称原厂的 ; 如果是后者的话其实质感差不多)

(2) Bosch 版的接头上盖卡榫较紧, 安装第一次关上的会有点往外挤压微微变形的感觉, 这时候重新打开再慢慢关上一次就行 (按 : 推测是关盖时软质塑料变型挤压的关系, 试著开关几次就可以到定位。

(3) 因为稍后要拆卸靠防火墙端的考耳 & 含氧感知器, 最里边的考尔要拆下车室进气滤清气盒与导管才好拆装。(按 : 这个不难拆装, 徒手就可以下来 ; 如果装不回去, 就 多练习几次就会了 ......), 基本上拆下两片引擎上饰板 (一字起撬开小圆盖, 10号套筒松螺丝), 剩下更换考尔部分徒手就可搞定。

288227050.jpg  

288227023.jpg 

拔开考尔后, 里边就是火星塞, 要换火星塞的可以一起处理 ......

288227005.jpg  

依序换好五只考尔, 接下来要换含氧感知器,

含氧感知器上场, 两条入荷 (Made in USA)

288226990.jpg  

有防伪密封标签

288227041.jpg  

盒装新品长这样

288226918.jpg  

同原厂规格, 有防呆设计(防误接)的接头

288227308.jpg  

另一端有戴防污安全帽 ......

288226921.jpg  

螺纹有预上防锁死胶

288227008.jpg 

前面简单的先来

288227071.jpg  

先取下固定在上方的线头 (按 : 金属簧片固定, 徒手就可整段取出来)

288226957.jpg  

找到连接含氧感知器的那端, 以小一字起轻轻撬开尾端的保护盖卡榫, 要留意引擎室里塑料容易因为高温老化, 不要力道过猛容易折断卡榫。

288226978.jpg  

取下尾端的保护盖后长这样, 这时候略施点巧立就可以徒手分开线组跟含氧感知器

288226942.jpg  

分开后像这样, 两侧的小耳朵卡榫并没有很紧, 徒手应该就可以拔开

288226927.jpg 

含氧感知器的线尾接头有防呆设计, 不用担心会接错

288226975.jpg  

接著要从排气头段上拆下含氧感知器 ; 这次用的是 22mm 活动扳手 (按 : 一端开口, 一端梅花, 都 22mm), e39 M54 这里的空间手位勉强够用, 可以不需要用到含氧感知器专用套筒, 其他车型不保证。一样左开右关, O2 sensor 通常不会锁过紧, 略施点力就可以转开, 再一手拉著线尾一手旋开就可以轻松取下。

288227065.jpg  

288227032.jpg

拆下来啰, 用了 16 万多公里的含氧感知器

288227506.jpg 

外边那只很好拆换, 前后不用十来分钟就可以搞定 ; 里边那只就受限于手位空间, 多花了点时间

288227017.jpg  

反向步骤组装回去, 要记得巡一下走线, 不要直接碰触到引擎(高热)或压损破皮, 要确认线组有在正确的位置上固定牢 ;

换新后的两只含氧感知器

288227065.jpg  

锁回引擎上盖饰板, 好棒棒, 收工。

288226945.jpg  

288226948.jpg 

简要换后心得 :

(1) 修车师傅很辛苦, 要尊重。

(2) 油门反应明显变得较先前轻盈很多, 含氧感知器故障期间大脚油门时的咧咧爆震声完全不再有, 加上先前已更换的进气端凸轮轴感知器, 现在的感觉是回到新车般的动力随传随到。

(3) 含氧感知器故障期间的排气刺鼻臭味明显改善, 油耗待观察 (等例行保养删除故障码电脑归零后应该会比较准)。

(4) 用合理的价钱买到对的料件很重要。

(5) 更换的步骤其实不难, 需要的工具也不算高档或复杂。(基本上 10 号套筒, 大小一字起各一, 22号扳手, 还有一双巧手就够用)

(6) 敝人还宝刀未老, 除了有点腰酸背痛 ......

 

打完收工, 换下来的料件们, 谢谢你们陪伴了我们家小五这么多年。

288226951.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