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量子場論的兩個經典極限的描述:

粒子是經典點粒子拉格朗日力學。

波是經典場論。


經典概念並不能很好地描述微觀粒子。從現代理論來看,光子是電磁場的量子化激發,量子理論是描述光子的自然理論。但如果我們非要用經典的位置、運動等概念去想像,那麼就只能認為一方面光子的運動服從波動方程(統計意義上),另一方面當它與物質粒子相互作用時,卻有著粒子的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宏觀與微觀的錯位,不僅由於類比上的方便,也是實驗性的限制。雖然我們研究的是微觀系統的物理,但可供使用、觀測的儀器歸根結底是宏觀的,因此微觀系統的演化最終會由顯示在宏觀儀器上的「類比性」宏觀量來描述。比如對光子來說,我們沒法在宏觀上談它的相位、概率幅,但我們可以談電磁波在空間點上的強度。
這麼說吧,波粒二象性其實是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一個體現:一個體系可以同時處在很多狀態上,比如同時處在A和B兩個位置。而我們一測量它,它就塌縮到了A或者B。

於是看看光,「光的位置」這一力學量就可以同時處在很多位置,它是個疊加態,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它分布在一個區域內,就如同一個波。一旦我們測量它,它的位置確定了,它就變成了粒子。當然,一旦位置確定,動量(或者說波長)就完全不確定了。這是因為動量與坐標二者互為傅里葉變換(類似於頻域和時域的關係)


你想啊,光這麼牛逼的存在,怎麼能只有一種形態呢?
這正是量子力學最不可思議之處,當然,它可能是錯的
波和粒子是光子的互補原理,不能分開描述,只是在運動時看起來更像波,在瞬時表現的更像粒子。另外這種互補性能用數學模型很好的表示並進行計算,但沒有在物理上實際觀測到,所以互補性是一種自由命題,而光子實際怎樣我們並不的確了解。


光既不是波又不是粒子,是一種你不懂的狀態。我怎麼又寫回答了,可惡。
實際上,光子還是粒子,所謂波動現象只是單個光子穿過雙縫時可以和自身(概率波)發生干涉。
建議題主看下《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 相信對光會有比較好的理解
自己去看課本吧,不覺得有誰能解釋的比書上還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