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華真

  來源:獨角金融

  近期,多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2018年業績紛紛浮出水面。23家獲得批覆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已有11家披露了業績。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除了幸福消費金融仍虧損以外,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均實現了盈利。另外,中原消費金融只披露了營收5.22億元,目前淨利潤數據還未知。

  (來源:獨角金融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獨角金融發現,在已披露業績的持牌消金機構中,頭部公司營收、淨利增速放緩跡象明顯。

  頭部機構告別高增長

  在已披露業績的11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捷信消費金融的淨利潤從去年的“行業老二”躍升至2018年的行業第一。2018年,捷信消費金融營收185億元,同比去年的132.36億元增長40%,淨利潤13.96億元,同比去年的10.22億元增長36.6%。

  淨利潤排名第二的是去年排第一的招聯消費金融,營收爲69.56億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12.53億元,但同比去年只增長了5%。馬上消費金融則實現營收82.4億元,同比增長76.5%,淨利潤8億元,同比增長38.6%,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招聯消費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的淨利潤率均下降。其中招聯消費金融的淨利潤率是18.01%,同比下降10.55個百分點。

  蘇寧消費金融2018年實現營收7.42億元,同比增長93%;淨利潤4500萬元,相比2017年的2.17億元,同比減少79%,縮水近5倍。相比2017年淨利潤的漲幅,2018年淨利潤的增長明顯放緩。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金融分析師楊慧敏向獨角金融分析,“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放緩主要存在於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由於這種公司前期擴張較快,且處於消費金融紅利期,實現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增速,而現在由於監管和資本金的限制,加之行業競爭加劇、利潤空間收窄,增速放緩也處於正常現象。”

  幸福仍虧損 華融淨利大幅下滑

  頭部機構的增速從2017年開始就出現逐漸放緩的信號,而小規模或者剛成立不久的消費金融機構,未來或許還有增長的空間。

  對於目前規模仍然較小的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楊慧敏表示,“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營收和淨利潤增速並不一定放緩。”

  根據郵儲銀行(1658.HK)年報,2018年中郵消費金融總資產爲236.71億元,淨資產30.86億元,實現淨利潤2.03億元,同比去年的6775萬元增長近200%。哈爾濱銀行(6138.HK)年報顯示,哈銀消費金融資產總額71.64億元,貸款累計投放額291億元,貸款餘額70.34億元,實現淨利潤5000萬元。

  此外,2018年全年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實現營收1.07億元,較2017年1887萬元同比增長467%,淨利潤1106萬元與2017年的淨虧損8096.4萬元相比,實現扭虧爲盈。海爾消費金融的增速也很猛,2018年的利潤總額增長三倍,達2.1億元,累計註冊用戶規模破千萬。

  在11家消費金融機構中,只有幸福消費金融一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比起去年虧損3630萬元,2018年只虧損1327.54萬元,虧損幅度收窄。而且比起去年,2018年幸福消費金融實現營收1.41億元,相比2017年的2848.17萬元有大幅提升。

  另外,有一家淨利潤大幅下滑的是華融消費金融。中國華融(2799.HK)年報顯示,2018年華融消費金融貸款總額爲78.36億元,同比增長27.1%。實現收入總額12億元,淨利潤1200萬元,同比下降88.2%。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許與公司巨大的人事變動有關。

  增資潮熱度不減

  2018年以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迎來增資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11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增資申請獲得銀保監會批覆。獨角金融注意到,2018年以來增資的大都是非頭部機構,如招聯、馬上和中郵,增資額度都在20億元左右。2019年以來,各家消費金融機構增資擴張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僅在開年兩個月就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

  (來源:獨角金融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規定,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只能通過自有資金、股東和股東境內子公司存款、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發行金融債券、境內同業拆借、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入資金。

  楊慧敏認爲,“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熱度不減的原因主要還是爲滿足監管指標的要求,‘資本充足率不低於銀監會有關要求’等,所以擴充資本金是保證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說明,未來消費金融行業仍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進入2018年以來,互金行業的監管呈愈來愈嚴的趨勢,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持牌消費金融作爲“正規軍”出身,在身份上自然更有優勢,也因此,在與其他平臺爭食“消費金融”這塊蛋糕上更具有競爭力。

  但是,近年來,被監管層寄予厚望的持牌消費金融卻屢被用戶投訴,屢受處罰。獨角金融梳理投訴平臺後發現,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被詬病最多的是徵信錯誤、暴力催收、高利貸這三方面。而多家消金機構被處罰的原因也跟徵信有關。

  網貸天眼分析師高才業向獨角金融表示,“嚴監管始終是金融行業的主旋律,隨着監管力度的繼續加強,消金市場也將會進一步趨嚴,對於違規情況較多的機構,被吊銷牌照將會成爲現實,這也能逼迫消金機構合規經營,促進整個消費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對於持牌消費金融,你有什麼想吐槽的?歡迎來下方留言區聊一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