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改变不可接受的事」

每个生命在历经苦难辛苦挣扎后,是可得这处世态度或大觉悟

「 如实知 不执著」大般若蜜多经「彼如实知一切法相能不执著故复名摩诃萨」

「如实观察」而来的,观察对象是「生命中各项活动现象」

可我们都真很「诚实」,面对所发现生命的真实现象

也许我们很诚实承认这血淋淋的发现,但也大都「执著」打死不退不愿面对承认

 

执著」会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过往的认识或固有的价值之下

它不独局限了我们的视界,也会使我们将个人的价值观当作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

当「执著」于一个目标、一个观念、一个人、一段情等等……

我们也忘失「这些观念、人、情」其背后当时成立的背景「因缘条件」

当「因缘条件」因人地时事物变化后,仍依过往的认知,未如实地观察承认一切已变

 

就谈情爱这码子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难为水」「不是云」是旧时旧地旧情适时适性的「因缘条件」所产生

而我们却也惯性的将那个「旧时的因缘条件」无限拉长为「永恒」,成为唯一准则

眼看当下「永恒不见了」,自认为委曲悲壮自怨自艾解不开,一整个鬼打墙鬼遮眼

「无法接受改变的事,更不愿改变不能接受的事」怎么办?

做起可怜的逃避者,极端者开始愤世遁世、自杀、情杀种种社会事件,错得离谱

 

易经有一大原则「三易」~变易、简易、不易。

所谓变易,世上的人事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一物一情况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

太深吗?好吧我坐在沙发看电视看电影,这一秒剧情好好笑好精采,当下这一秒精采

在下一秒已变成回忆,变成我「曾经」看过一部精采电影的回忆

电影继续播著下一秒变成催人热泪的桥段,情绪转成低落感人,分分秒秒在变

佛家提到的「无常」就是这观念,一直在变,但它是带有正面意义非消极被动去接受

曾几何时台湾不肖信仰者把它迷信化神怪化妖魔化,这实在有违佛家想法及易经简易

更与道家「大道至简」原则相背,金刚经》中描述「无常」的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唯一不变就是「一直在变」,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一段情爱的产生,「当下」必有一个「前因」和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即所谓「缘」

当因和缘配合得成熟时就会产生「结果」。其实,禅宗中的缘即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外因

随著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这前因和环境条件早就变化,这变化或许来自任一人事物已变

即然变了,我们又怎么能期待它「永恒不灭」呢?这也违反万事万物的大道

「如实知」~或许是我们无意间发现它变了或许我们很愿意诚实的看见它真的变了

即然如实的知晓了,对这段情爱我们该选择放手?还是执著打死不退?还是尝试改变?

「不执著」~没什么不甘的,之前产的因和缘的结合,那段「精采情爱」早变过去了

何必跟生命过不去,我老爱说「人要顺著命著走不要逆著命走太辛苦了」,就是这意思

请为自己或为他人创造下一秒「精采」~

 

「变」就该当知「缘起必带来缘灭」,不起缘便不产生灭,自然无后续那么苦痛折磨

那么对于「变或无常」我们就该消极吗?反正迟早要分离那干脆看破红尘吧?

入世修行要我们体会这人世的法,以上述一段情爱,虽是早前的因和缘而结合

人事物也一直变没有人能把握让这段情能永恒

但「如实知」很明白跟我们说随著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我们是否有时时刻刻很诚实的告诉自己已产生变化了,还是一直在骗自己呢?

在这段情的人物事产生变化时,我们该「抱怨埋怨」还是「有所为」?

一段永恒情爱绝不会因「旧时产生的因」和「旧时环境条件」永恒不变

不管是「无常」或「变易」,其积极面在于「把握当下」或「当下尝试改变因和缘」

使情况不致恶化或创造新的因和缘,尽力维持拉长缘份,并不是要求它永恒

人终究会死肉体有限,老夫老妻了能相伴至死已实属难得,但终将一死缘仍然灭了

在努力后仍是无法改变,它的消极面就是「不执著」,这是自然定律不需放大解读

不用执著无限放大于「你就该对我忠诚永远不变」「你这负心汉」……等等

当下更该做的是,有所的为自己创造下一秒「精采」~

 

结束一段恋情爱时,往往以「没有缘」」「缘尽了」作为一个看似荒缪又充足的理由

其实,这种说法很科学。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一段姻缘」的三个必需拥有条件

天时地利即为缘,人和为因即「有爱存在」。 当对方以这句话作为给你的结束语时

努力尽力过就好,安静地走开是明智的选择,若再苦苦纠缠

偏偏又犯了「不执著」的原则,苦的是谁呢?何必连未来都赔上呢?22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