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歷來就在不斷按部就班地模仿蘇聯的米格戰鬥機,米格-17φ,對應殲-5;米格-19,對應殲-6;米格-21,對應殲-7。

殲-8,在設計上全面參考了米格-21,事實上是米格-21的放大版本,特別是加長了機頭,提高了一定的空戰性能。

作為友好鄰國,巴基斯坦空軍有使用中國產戰鬥機的傳統,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以後,中國向巴基斯坦援助了大批的殲-6戰鬥機,提高了巴空軍的作戰能力。

1971年,爆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電子設備雖然簡陋,但飛行品質好、操縱感強、機動性好、儀錶少而實用殲-6戰鬥機發揮出色,憑藉3門30毫米機炮,多次擊落印度空軍的戰鬥機,為保衛巴領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80年代,隨著印空軍加快現代化步伐,開始陸續裝備米格-21/23,特別是幻影-2000等先進戰鬥機,基空軍的殲-6已難以與之抗衡。

巴空軍經過對殲-7戰鬥機長時間的深入考察,最終,決定採用改進的殲-7MP,以及從美製F-16兩款戰鬥機,用高低搭配的方式來更新原先老舊的殲-6等裝備。

殲-7MP,由於加裝了不少西方的預警、航電等子系統,是適應巴空軍需要的一種輕型戰鬥機,其主要的作戰對象就是印空軍的蘇制米格-21戰鬥機,在同等技術水平上,巴空軍使用殲-7MP對抗米格-21具備一定的優勢。

沈飛在蘇聯米格戰鬥機基礎上模仿提高改進,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殲-7系列戰鬥機,外界一致公認是米格-21的終極版本,其戰鬥性能遠在

蘇制原型機米格-21戰鬥機之上,所以巴空軍選擇中國的殲-7MP,是非常明智的選擇,既價廉物美,戰鬥性能又在對手的蘇制米格-21之上,與美製F-16戰鬥機的高低搭配可謂天衣無縫,兩者相得益彰。

至於巴基斯坦空軍為何未選擇殲-8戰鬥機,原因是在巴空軍考察期間,殲-8研發項目一直不順,且困難重重,中途遇到了不少阻力,直到1986年2月,軍委等部門才批准正式生產定型。

殲-8,純三角翼機體佈局,是適用於高空、高速飛行的截擊機,機動性與使用經濟性差,且對地攻擊能力也差,還不如成都飛機公司由殲-7改進而來的雙三角翼帶前緣襟翼的殲-7MG或殲-7E。

此外,巴軍方認為根據中國和美國達成的「和平典範」計劃,中國曾把殲-8送到美國進行詳細的研究,美國人將其拆解後做了非常細緻的研究,既重新組裝,甚至又仿造了一架,所以巴軍方經評估以後,認為殲-8已沒有任何技術祕密可言,引進殲-8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軍事上都存有巨大的風險。

此外,由於殲-8項目一直磕磕碰碰,相當不順利,中方也不會向友好的鄰國巴基斯坦空軍推薦殲-8戰鬥機,在強調戰鬥機多功能且重視對地攻擊的背景下,高空高速的殲-8在立項時,就已經落後於世界戰鬥機的研發進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