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出處:三聲

原文:小紅書的娛樂營銷方法論當「國風第一團」七朵組合的劉木子和貳嬸出現在《國風美少年》時,喜愛國風多年的粉絲們不免有了「有生之年」的感覺。而對於沒有那麼瞭解國風的觀眾來說,節目中不時出現的小紅書國風小知識,成為他們觀看節目時的重要助攻。

《國風美少年》是小紅書今年贊助的第三檔選秀綜藝節目。此前,《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都為小紅書帶來了大量新增用戶,也讓後者在更廣泛的輿論場裏獲得聲量。小紅書市場部總經理Daniel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這次冠名《國風美少年》,他們希望和節目組聯手在今年內推起國風的熱潮。

從小紅書與《國風美少年》的深度合作可以發現,前者作為生活方式平臺正在試圖開創新的內容營銷方法論。對節目而言,小紅書上已經積澱了大量國風向UGC內容,可以給觀眾更多延展和體驗;而在小紅書這一面,選手的入駐、內容的聯動等深度合作都可以補充其內容生態,並帶動更多人參與進小紅書的虛擬城市。

面向年輕人的節目越來越多地出現,品牌也從一開始的蜂擁而上逐漸冷靜。如何將自身的特點與內容更好地結合,讓內容營銷的效果更長久地延續,小紅書已經在多次「實戰」中越來越明晰了自己的路線。

目標:國風和少年

按小紅書娛樂營銷總監Nick的話來說,這一次《國風美少年》的冠名,小紅書是「比較輕鬆拿下來的,因為我們是強強聯手的合作。」而雙方更大的願景是,從生活方式平臺和綜藝節目兩個方向出發,在春節前帶起2019年的國風風潮。

從小紅書的角度而言,他們首先看中的是《國風美少年》節目對於垂直羣體的吸引。一方面,近兩年來,垂直人羣的黏性和商業想像力已經被充分證明,成為平臺搶佔的對象;另一方面,國風的受眾羣體可能比想像中大得多。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國風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圈子。但Daniel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國風的受眾在小紅書的用戶中佔比很重,是核心用戶羣——在節目開播前,小紅書社區就已經沉澱了三萬多篇「國風」標籤的筆記,標記「古風」、「漢服」、「中國風」標籤的筆記更有十餘萬篇。

這些用戶並不只關注國風,事實上,國風、動漫、遊戲的受眾都可以被歸於「泛二次元」裏,而這些越來越成為90後、00後的文娛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前述人羣逐漸掌握輿論場話語權,這些內容很快會迎來爆發。

事實上,國風這個品類在國內已經有了漫長的積累。從周杰倫、許嵩,到B站上產出了豐富作品的「up主」,再到近年來相聲和曲藝的流行化走紅,大量創作者為國風積累了作品和粉絲基礎。《國風美少年》和小紅書在這個時間點切入,的確有很大概率推動國風爆發。

除了對重要受眾羣體的滿足,小紅書還看重節目與其價值觀的契合。在Daniel看來,國風的受眾代表了未來社會的一種生活理解:「更加多元化,強調個體的個性及價值。」在這個基礎上,「少年因國風而美,國風因少年而新」、「國風少年無懼標籤」這樣的節目理念,也是小紅書希望傳達的態度。

但小紅書想做的並不是簡單的冠名。基於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平臺這個定位,小紅書試圖打通與節目的聯動,實現更深度的合作。Daniel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小紅書接下來會邀請選手入駐平臺,分享他們在節目內外對於國風的理解;同時,節目的內容、涉及的單品都有可能在小紅書上看到。

在最淺的層次上,這是對小紅書國風方面內容的補充;而更重要的是,這些選手入駐小紅書後能起到KOL的作用,帶動一大批粉絲進入小紅書。小紅書希望達到的效果是,有更多精準用戶進入平臺,發現這裡有很多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最終通過運營等方式實現用戶的留駐。

同時,小紅書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國風UGC內容,可以作為《國風美少年》在節目之外的延展。「比如說寒食節,可能大家聽過,但不知道怎麼回事。像這樣跟國風有關的知識點我們就可以提示他,來到小紅書,來去查閱更多跟寒食節生活方式有關的內容。」

內容的優勢和用戶的留存

只是追求更多曝光的贊助方式已經過時了。品牌方希望能與節目產生產品、價值觀念,甚至戰略路線上的聯動。這需要選對與品牌氣質契合的節目,更重要的是,品牌本身也需要有豐富的內容與節目適配。

這就是小紅書這樣的內容平臺的優點。按Daniel的話說,小紅書甚至是一個具有媒體宣發屬性的平臺。內容與內容的打通,遠比節目內容與產品的打通更容易、靈活。在傳統的綜藝節目品牌營銷中,降低不適感的一種方法是為產品找「玩法」,比如將一部手機、一袋薯片設計成節目銜接的環節等,試圖提高廣告的互動感和趣味性。但事實上,觀眾還是會明確感知到其廣告性質,因為產品和內容本身是不融合的。

因此小紅書在與綜藝節目合作時會格外注意發揮其內容優勢。「我們嫁接自己最強最優勢的內容屬性,用植入和互動的方式,在不影響用戶觀看度的情況下,把我們的社區優勢和社區內容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

此外,小紅書的內容優勢還在於豐富。今年6月,小紅書創始人毛文超和瞿芳在內部信中宣佈完成超過3億美元財務融資,並提到小紅書下一站是更加「美好、真實和多元的虛擬城市」。能夠看到的明顯動作是,小紅書開始大力拓展內容品類尤其是男性內容。

目前,小紅書內容形態已經跳脫出海淘、美妝等標籤,向泛生活方式類擴展,也就意味著可以與更多樣的內容對接。以大量真實UGC內容為基礎,逐漸完善其內容生態,小紅書未來有可能和多種類型的節目形成聯動。Daniel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他們已經關注到,站內的美食、旅行、母嬰和遊戲等內容品類發展很快,未來會通過運營助推這些內容擴充。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小紅書的兩次內容營銷效果都比較明顯。《偶像練習生》期間,選手的平臺入駐為小紅書帶來巨大拉新,這明顯體現在了月獨立設備數的增長上,同時站內因此產生了160萬篇內容;《創造101》則與小紅書的美妝特點非常契合,吳宣儀、孟美岐等人氣選手的穿搭、髮型、妝容衍生了更多的話題和筆記。

這些成功案例是基於小紅書已經總結出的一套內容營銷方法論。Daniel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小紅書選擇合作節目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度,二是頭部IP。對年輕人的指向是明確的,小紅書希望吸引的是年輕人的目光;在這個基礎上,與節目合作需要完成吸引流量的指標。

但這只是開始。流量進入之後,小紅書還看重用運營留住用戶的能力。「綜藝可能在它上線的這一段時間(關注度)是好的,但過了浪潮之後,會有更多內容搶奪用戶的注意力。」明星邏輯也是同理,明星入駐可能會吸引一部分粉絲到站內,但明星本身並不能保證流量穩定、深度的集聚。

因此,帶動UGC的產出就非常重要。「還是要靠跟年輕人生活方式相關的內容運營,把他們最終留在平臺上。」在與節目合作時,小紅書就格外注重生產更多內容。節目本身的熱度是一方面,平臺也通過運營培養新用戶的生產興趣和習慣。同時,「節目結束之後,我們仍然要持續地維護這些年輕人需求的內容。」Daniel說。

從這個角度看,小紅書在贊助和邀請明星入駐上的邏輯相同。明星和選手的入駐,能讓受眾看到他們生活化的一面。這是內容的豐富,也是流量的吸引;而消化因此帶來的新用戶是更重要的目標,通過這種不斷的積累和沉澱,小紅書的虛擬城市會更豐富,也會有一直保持新鮮感的可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