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支持导盲犬,一起守护视障者。(影/惠光导盲犬教育基金会提供)

▲▼惠光导盲犬基金会。(图/记者黄克翔摄)

▲从寄养到训练的人力不足,台湾导盲犬与视障者比例仍远落后与国际理想值。(图/记者黄克翔摄,下同)

记者林璟倩/新北报导

请继续往下阅读...

台湾道路环境状况多,连明眼人都觉得人行道、骑楼窒碍难行,视障朋友又怎能安心出门?若有独当一面的导盲犬做陪,相信将大大提升视障朋友行的安全。惠光导盲犬教育基金会(简称惠光)长期投注大量心力于导盲犬训练,除了需要物资、金援,更需爱狗人士投入寄养家庭行列,盼爱狗人士发挥一己之力送爱心。

▲▼惠光导盲犬基金会。(图/记者黄克翔摄)

▲台湾道路环境对视障朋友及导盲犬而言不甚友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育成每只导盲犬经费需120万 但成功率低、训练难度高!

▲▼惠光导盲犬基金会。(图/记者黄克翔摄)

▲惠光导盲犬学校训练师Susan(左)及教育推广组主任Emily(右)。

根据国际导盲犬联盟的估计,理想导盲犬与视障者比例应为1:100;台湾有6万多名视障者,理想犬数应为600只,但目前经内政部核可的现役导盲犬仅有40多只。惠光导盲犬教育基金会Emily表示,育成一只导盲犬约需花费120万元,而且成功率仅2~4成,由于导盲犬寄养家庭的资讯尚不普及且训练师人力不足,目前在惠光合作的寄养家庭仅有20组,训练成功的现役导盲犬约6只,育成进度缓慢,也因此希望能招募更多爱心志工投入寄养家庭行列。

导盲犬训练师Susan指出,考虑民情目前台湾仅有黄金猎犬及拉不拉多两大导盲犬品种,通常2个月大会开始送养,从小熟悉与人24小时相处,养成居家礼仪与社会化训练,大约1~1.5岁时收回正式训练,包括指导上下楼梯、避开障碍、寻找定点、路况判断,最后通过训练师曚眼测试才成为合格导盲犬,接受指导员协助媒合合适的视障朋友正式值勤,通常2~10岁之间是导盲犬工作期,年纪大了进入退休期,会进行健康评估并安排合适的收养家庭,接受良好的照顾安养天年。

除了招募幼犬寄养、老犬收养家庭之外,有时候狗狗会需要返回接受检查需寄宿家庭,都需要更多民众协助参与,了解更多成为寄养家庭资讯:http://www.guidedog.tw/service.php?gid=2


导盲犬陪伴提升视障朋友3S:Speed、Safety、Smart

▲▼惠光导盲犬基金会。(图/记者黄克翔摄)

▲视障者朋友秀琴分享与导盲犬Sunny相处点滴,导盲犬甚至可以透过牵绳感应主人情绪,相当聪敏。

视障朋友秀琴3年前透过惠光协助媒合成功,生活中多了导盲犬Sunny相伴,她坦承这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一旦培养出默契后,终于不再需要等待亲友陪伴就能出门,而且在聪明的导盲犬协助下,不仅能预警路上可能的危险或提前发现路线错误,抵达目的地的速度也加快许多,而且Sunny也会尽全力引导主人步行在安全的动线上。她感动地分享有次Sunny搭电扶梯夹伤脚仍忍痛值勤,直到旁人发现才将Sunny送医,身为主人虽然自责却也相当敬佩导盲犬尽忠职守的能力。

▲▼惠光导盲犬基金会。(图/记者黄克翔摄)

▲秀琴分享希望民众以眼神目送就是最大的帮助,避免打扰执勤中的导盲犬。

然而秀琴也感慨,国人对导盲犬的态度相当两极,她遇过热情招呼上车的司机及热情加菜的店家,也遇过拒载的司机或拒绝进入的餐厅,一切她都概括承受。特别希望呼吁民众尽量用「眼神」目送就是最大的帮助,避免打扰执勤中的狗狗,他们就曾发生过遇到太热情的路人使Sunny分心而酿成危险的经验。

▲▼惠光导盲犬基金会。(图/记者黄克翔摄)

▲虽然台湾导盲犬相关法令完整,但实际生活中仍经常面临挫折。

惠光Emily补充说明,其实台湾导盲犬相关法令相当完整,但实际生活的落实度仍有待改善,像是租屋、叫车、餐厅用餐等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情境,带著导盲犬的过程都常遇到阻难。期待透过整体社会风气的提升,唤醒更多人对导盲犬及视障者的关怀与体谅,一同创造对导盲犬更友善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