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白日,死在晚床,玩笑了!人生的價值不是生死,在於倫理親情責任,人無責任不配叫高智商動物,你累也得挺直了!


以下文字來自史鐵生。

人皆有死,你怎樣看待死亡呢?

史鐵生:死是一件無須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我發現在醫院裡一般人都怕說死這個問題。有一次我遇見一個詩人,我說到這個問題,他說你別說。我說你連死的問題都沒想過你寫什麼詩呀?我覺得,天國這事兒一定要在過程里,否則就成地獄了,到那兒整個就是一個傻子。

你理解的樂觀應該是怎樣的?

史鐵生:我常說這樣的話——人的思想不妨先鋒一點,人的行為不妨保守一點。在寫作上,我不排斥悲觀主義,也不排斥懷疑主義。但在生活中,你既然選擇了活著,幹嘛要痛苦地活著呢?不過,傻樂可不成啊!傻樂不算是樂觀! 賈平凹說,「病是小死,死是大病。」你認同他這個說法嗎? 史鐵生:這話說的對,應該是這樣。也許有人一生不病,但是沒有人不死的。可是人對死的看法卻完全不一樣。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我是覺得,不知死,安知生?北京有句罵人的話,叫「你不知死!」

這些文字來自《讀者》2011年第十四期,其中史鐵生、賈平凹對死亡的看法對於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是否有些啟示?我們是否真真切切地去思考死亡的事情?還是以為死亡離我們還很遙遠?我們為什麼而活著?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活著?我們會怎樣的態度與方法來迎接誰也無法逃避的死亡?

活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到底選擇什麼方式活著?

你能夠樂觀地活著嗎?也許你會說,活著很多時候是疲於奔命,忙於應付,的確暫時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的確有時候會感覺辛苦,甚至痛苦,是沒有史鐵生的那種境界與能力,更沒有史鐵生這樣的經歷與思考。即便我們沒有史鐵生如此這般的人生經歷,也沒有史鐵生那樣的思想境界,更沒有史鐵生那樣對人生如此深刻的思考與感悟,也沒有關係。

只要我們想想:我們活著應該做點事情,我們活著其實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們活著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其實沒有一個困難不能克服的,我們活著如果能夠想開一點,樂觀一些,我們的生活其實是很美的,是很幸福的。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放在一個坐標中:跟多少不幸的人相比,我們的一點困難一點不幸算什麼?跟別人痛苦而糾結的生活狀態比,我們的生活算差嗎?再退一萬步想:死亡真的來臨了。我們還會怨天尤人、憤世嫉俗嗎?我們還會不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嗎?人沒有真的經歷一些困難與磨難,僅僅是從表面來理解生活與死亡其實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要不然就不會有人說:「磨難是一所偉大的學校。」我想經歷過死亡般感覺的人,也許會更加明白能夠活著就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得倍加樂觀地活著,得倍加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