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季节、李怡芸╱台北报导】

新高中历史课纲昨开审,历史课纲草案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先前国文课纲则删减文言文比例,文史作家王丰指出,这是「明显把教育鲜明地工具化」,且并未摆脱殖民者视角。长期关注投入课纲编审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亚中说,这是文化台独的重大胜利,未来两岸关系会因两岸年轻人认同断裂更紧张。

台湾未摆脱后殖民心态

王丰指出,台湾虽已脱离殖民70多年,但仍未摆脱后殖民心态,「看很多问题不是从台湾人角度,而是从殖民者角度,从西方或皇民角度来看。」但所谓「东亚」实为西方殖民者视角,他感慨若课纲设计者心态都未「脱殖」,宛如仍被关在囚笼中,又如何期待台湾的年轻人具有开阔不设限的视野?

王丰强调,台湾既然一直以「民主自由」为傲,执政者就不该将学子视为「历史的选民」,以教育为工具试图「捏面人」。

张亚中指出,新历史课纲把中国史并入东亚史,以后台湾小孩没中国史的史观概念了;而把原本朝代史改成主题式,也因此脆片化,获取的是片段性历史知识,以后谈到晋朝唐朝,对学子而言已没相对时间概念,同样导致未来年轻人没中国史的史观。

张亚中说,这对两岸关系影响很大,因认同是两岸关系的根,根被刨掉,去中国化形成了,加深彼此不信任,两岸关系要发展下去很难,就算之后换国民党执政,跟北京互动时也会受影响。当共同认同没了,两岸一家亲就变成权力竞逐,对台湾更不利,台湾只好把美国拉进来,但也让两岸关系充满危险性。

蓝委痛批道地台独史观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痛批,此次历史课纲把中国史放入东亚史是道地台独史观,相较过往把中国史台湾史并列又变本加厉,且原本两岸关系已很糟,蔡政府这样处理,只会让两岸关系恶化。教育部课审大会昨起连三天审查社会领域草案,昨天会议共3场次,至晚间7点半结束,由教育部长叶俊荣任主持人,而社会领纲召集人、中研院研究员张茂桂等学者,以研修小组身分出席。

北市松山工农校长杨益强、东华大学民族学系副教授陈张培伦说,首日讨论著重基本理念、时数分配及核心素养等概念性内容,气氛平和,并未针锋相对,外界较关注的中国史、台湾史比重,属实质内容讨论,将在今、明2天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