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立好靜力模型

抗震分析是在靜力模型的基礎上進行的。

用於抗震分析的靜力模型需要注意幾點:

1、混凝土及鋼束材料需要是 JTG04規範(抗震細則是公路細則,所以鐵路橋分析材料也需要定義為04規範)

2、實際操作中發現,用於抗震設計的截面不能是導入的SPC截面或者數據截面。(數據化的截面在定義M-phi曲線時,midas截面無效)。

需要資料庫用戶,實際的截面:於是對於有倒角的箱型截面也無法定義(目前操作的例子發現,只能定義規則的矩形框,內八角形箱型截面在m-phi時也無法顯示)。

3、荷載工況

抗震08細則關於抗震設計考慮的荷載:

所以荷載工況中,有用的的荷載包括 恆載、預應力等(荷載工況定義為CS施工階段荷載工況)。抗震荷載組合時,會考慮預應力引起的次內力。

如下圖:軟體自動生成的抗震荷載組合。

考慮預應力的鋼束二次,需要考慮施工階段,一般可按一次成橋考慮即可。

二、定義反應譜函數及反應譜荷載工況

1、定義反應譜函數

「添加」——「設計反應譜」

選擇08細則規範、根據地勘報告輸入橋樑類型、特徵值周期、場地類型、設防列度。

混凝土橋樑的阻尼比為0.05

豎向加速度反應譜,生成豎向加速度反應譜時需要勾選,一般抗震分析主要是分析縱向和橫向。所以一般此處不勾選。

阻尼按照08細則,為0.05。

所有數據確定好後,程序就會按照08細則求解出右邊自動生成的數據。

最後確認,就定義好反應譜函數。如下:

2、定義反應譜荷載工況

順橋向地震作用角度為0,橫橋向地震作用角度為90

「係數」及「周期折減係數」不考慮

定義模態組合控制:

根據08細則,勾選CQC振型組合類型。各階振型離散較大選SRSS,各階振型比較密集時選擇CQC。建議選CQC,因為CQC公式是包含SRSS公式的。

最後,注意勾選函數名稱。點擊添加即可。

三、定義特徵值分析

反應譜分析時,需要利用特徵值分析。

1、自重轉化為質量。在「結構」「結構類型」中定義。

2、把二期鋪裝等恆載轉化為質量

在「靜力荷載」——「把荷載轉化為質量」中定義。

3、定義特徵值分析

建議用「多重Ritz向量」

初始荷載工況中「地面加速度X」達到一個階數,「地面加速度Y」達到一個階數。忽略Z方向。

08規範要求,如果要計算準確,要求計算方向上振型參與質量需要達到90%以上

四、定義動力彈塑性本構特性

需要定義橋墩的M-phi曲線,需要定義橋墩M-hpi曲線就需要定義橋墩動力混凝土特性本構、鋼筋本構。

(理解:結構在動力特性下,結構彈塑性模量是變化的,剛度=彈塑性模量*慣性矩,慣性矩不變,於是,動力特性下,結構的剛度是變化的,這就是為什麼動力分析需要定義M-phi曲線及材料的本構)

定義動力彈塑性材料特性:

1)定義鋼筋本構

選擇「雙摺線模型」

鋼筋的Fy及E1可在預應力砼規範中查到(注意單位)

E2/E1 取比較小的值即可0.001

2)定義非約束混凝土本構

選擇 Mander模型

注意:Mander模型中無約束混凝土抗壓強度需要進行修正,原因是Mander模型標準混凝土試塊是圓柱,我國規範是立方體。所以需要乘以0.85。即C40砼的為 40*0.85=34。

3)定義約束混凝土本構

最後注意,這兩處要打上勾。

五、定義M-phi曲線

在「特性」——「彎矩曲率」中進行定義。

注意:

1)軸力是 恆載狀況下, 最不利的軸力

2)截面有時無效,截面有時需要定義為特定的截面。

3)中和軸角度:0度代表順橋向、90度代表橫橋向。

4)點號:代表輸出的M-phi曲線點的個數。越多越精確。

5)極限曲率評估條件建議都打上勾,程序默認的只有第一個,受壓區混凝土應變首次達到。。。把下面打上,鋼筋屈服等也作為評價屈服的條件。

最後計算、添加。 勾選,計算選擇截面。

六:定義RC設計——抗震設計

1、定義自由長度

定義自由長度,Ly、Lz就是墩的高度,Lb一般不考慮(鋼結構適用),選擇要計算的橋墩,點擊適用。

2、定義長度係數

剛構橋,如果主梁剛度較大,可選擇K=0.65,主梁剛度較小可選擇K=1.2(具體選擇原則需要學習),最後,勾選單元適用。

七:定義抗震荷載組合

1、模型進行運行

2、運行完成後,進入荷載組合。在「混凝土設計」下自動生成荷載組合。注意選擇的規範。

程序按照08細則生成了荷載組合,如右圖。

八:RC抗震設計

選擇對應的08規範

進行RC設計參數的定義,定義RC設計參數/材料。(A類規範沒有做詳細設計的規定)

定義鋼筋砼抗震設計構件類型(注意:程序不能自動識別哪個是橋墩,所以需要人為的告訴程序哪個是橋墩)

塑性鉸可能是頂也可能是底。選擇單元,輸出內容IJ都輸入。

最後、RC設計抗震設計。

九:結果查看

最後可以選擇輸出抗震計算書。

(一個土木設計從業人員,學習思考工作相關的方法論,升級認知。更多文章可以查看我的訂閱號:黎心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