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周五在審議中國履約報告時,多名委員指控中國當局在新疆地區設立「再教育營」,已經將約100萬維吾爾人送入其中。中國方面暫時沒有作出正式回應。

(德國之聲中文網)委員會副主席、來自美國的人權律師麥克杜格爾(Gay McDougall)在周五的審議上指出,一些報道顯示,新疆約有200萬維族以及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居民被送入了所謂的反極端主義教育營,其中大部分人沒有經歷起訴、審判等正規的司法程序。

麥克杜格爾說,新疆自治區現在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大規模拘押營"。她說,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對相關情況"深表關注"。

中方代表下周回應

就在今年7月,一名中國籍哈薩克族女子在哈薩克斯坦法庭上披露了新疆"再教育營"的狀況,稱被拘押者中,穆斯林少數民族佔了大多數,"所謂營區就是山裡的監獄"。不過,中國當局近來則一直否認"再教育營"的存在。

而據多年研究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的德國學者岑茨(Adrian Zenz)今年6月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的介紹,中國政府前些年的官方文件都顯示出"再教育營"(正式名稱包括"去極端化培訓班""教育轉化培訓中心"等)的存在,這些文件包括高級官員來訪的通知、記錄了相關支出的預算報告等。尤其是2014年至2016年間,官方文件"相對直白地稱贊這種做法",當時"再教育營"還僅僅限於少數重點人士。此後,針對"再教育營"的成效分析、成功案例描述等公開文件逐漸減少,"再教育營"的招標項目文件則開始增多。

中國是《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的簽約國,定期就履約情況接受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的審議。在周五的審議會開場发言中,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俞建華稱,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民族地區經濟大幅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不斷提高少數民族享受各項人權的水平。

而在麥克杜格爾发言後,包括俞建華、委員會中國籍副主席李燕端在內的50余名中國代表都沒有作出正面回應。

一些國際人權組織則在審議會上向委員會提交了相關證據。其他一些委員也就新疆穆斯林的現狀向中方提出質疑。

本次針對中國履約情況的審議周一(8月13日)將繼續進行。屆時,中國代表團預計將對多名委員提出的維族、藏族、蒙古族以及朝鮮"脫北者"等問題進行回應。

"堅持宗教中國化"

周四、周五兩天(8月9日、10日),寧夏同心縣的回族穆斯林聚集在縣城韋州的清真大寺前,抗議、阻止當局拆除這座宗教建築。據美聯社報道稱,近千名示威者在現場高呼"愛國愛教"的口號。而在清真寺的外牆上,則張貼著中國官方的"堅持宗教中國化"之類的口號。

韋州清真大寺2017年剛剛翻建完工。美聯社指出,中國當局原本准備向這座建築頒发相關許可,但是現在准備以治理違章建築為由,拆除清真寺9座圓頂中的8座。當局認為,這座建築的規模超出了之前的審批。

美聯社從現場抗議者處獲得的消息顯示,周四有不少回族穆斯林在清真寺內過夜,而地方官員則兩次前來勸阻民眾回家,並許諾政府會和大家展開協商。清真寺外大約有百余名警察,但是警方並沒有試圖阻止抗議活動。

具有官方背景的《環球時報》在周六刊发社論,指出"所有宗教活動都應受到依法治理,不應擁有超越法規的特權。而且各宗教必須一視同仁,誰都不應追求特殊化。"文章認為,同心縣和韋州鎮多部門對清真大寺翻建過程沒有跟蹤監管,致使韋州清真大寺"違規擴建"。"韋州清真大寺從照片上看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采用了中東清真寺的典型外貌,有8個大穹頂。不能不說,在中國當下宗教問題很敏感的環境下,這個新建的清真寺會讓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和聯想。"該報強調,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地"宗教問題錯綜復雜",在不可避免地出現社會治理摩擦時,"一定要把維護國家大政策的權威和促進全社會的團結置於優先位置,不利於事发地解決問題的言行要避免,境外勢力的煽風點火要警惕"。

澳大利亞的中國問題學者詹姆斯·萊伯德(James Leibold)則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指出,韋州清真大寺事件說明,即便對於回族穆斯林,中國當局也在強力推進少數民族同化政策,"最終的目標就是消除少數民族的身份認同,建立起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文山/任琛/(德新社、美聯社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