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張寧芳

  轉眼就到了“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的節氣,大家忙着備下青團,和家人一起忙碌着踏青掃墓的安排。

  不過,你可知道,掃墓、踏青、鞦韆這些習俗原本來自於另一個節日:寒食節。

  (一)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或許相當陌生,不過在古代,它可是個重要的節日,一種較爲流行的說法是這是晉文公爲紀念介子推而設的。

  晉文公的大名或許大家並不陌生,他名列春秋五霸之一,在他統治下,晉國國力大增。然而,身爲晉國公子的他早年經歷卻頗爲曲折。

  當時他父親晉獻公寵愛妃子驪姬,爲了讓她的兒子奚齊繼位,太子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在大臣幫助下輾轉流亡他國,後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才得以回國,奪回國君之位。

  (重耳)

  在他流亡期間忠心耿耿隨伺左右的就有介子推,據說有次重耳飢餓難當,他便偷偷將大腿上的肉割下來騙重耳喫下去。

  重耳知道真相後感動不已。然而重耳重掌大權後,介子推卻沒有居功自傲,而是揹着老母親悄悄隱居起來。後來晉文公想起介子推的功績,準備封賞他,介子推卻和老母親躲了起來。爲逼他出山,晉文公命人燒山,結果介子推和他母親被活活燒死了。

  晉文公知道後非常悲痛,爲了紀念介子推,他下令這一天不準點火煮飯,只能喫冷的,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

  (二)寒食節的演變

  “寒食節”的時間一度定在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又名“百五節”。敦煌《寒食篇》記載:“算取去年冬至時,一百五日今朝是”。

  寒食最主要是禁火,初時可達一月。《後漢書·左周黃列傳》記載:“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

  即使宮中也是冷食,張籍的《寒食日內宴》寫道:“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千官盡醉猶教坐,百戲皆呈未放休。”

  然而寒冬臘月禁火一月,對人民生活不便,也顯得不近人情。魏武帝曹操、後趙明帝石勒、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都曾對下令禁止寒食。

  唐宋時期,寒食禁火減爲一天,且與清明相通,形成了“法定”休假。《唐會要》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爲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 前後七天的“長假”表明在古代,寒食是個重要的節日。

  民間會祭祖,而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地方祭先賢也是寒食節的重要內容。在蘇東坡著名的《寒食詩帖》中便有這樣的詩句:“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然而後世逐漸淡化了喫冷食的習慣,寒食節的影響也逐漸被清明所蓋,人們選擇保留下了祭祖、踏青、插柳、盪鞦韆等習俗。

  【作者簡介】張寧芳,文史愛好者,現居上海。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近現代史方向,對於近代人物、文化有濃厚興趣。於各類報紙雜誌發表作品十餘篇。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