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小圈研究院

以前總有朋友問S君:

「總是聽人說選基金就看夏普比率,說夏普比率越高越好,這樣對嗎?「

」是不是高夏普代表高收益呢?那如果兩隻處於一樣夏普水平的基金,哪只更好呢?「

確實從簡單的篩選上看,越高的夏普比率代表基金越優質,但僅憑這一個指標來篩選 ,並不嚴謹。有投資常識的人都明白,投資光看收益是不夠的(可參考上一期內容:都是熊市買基金,為啥我虧的最多?),還要看承受的風險,也就是收益風險比。

夏普比率描述的正是這個概念,代表的是一種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常說的「性價比」。

那到底夏普比率到底是個什麼東東?我們本期就來具體說一說。

1、夏普比率大於1才是「好組合」

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定義上,指每當承受多一分的風險,可以獲取多少額外的回報,通常用來代表風險調整後回報。用數學公式描述就是:

如果用文字描述的話,就是用基金的預期收益率減去無風險利率,用這個數值再除以基金的標準差。無風險利率通常會選擇1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或者1年期國債收益率;而基金的標準差就代表著基金每日收益率和平均收益率的偏離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險衡量的指標。

所以,用預期收益率減去無風險利率,就得到投資組合獲得的超額收益,即承擔了風險而獲取的超過無風險利率的水平,用這個數值再除以風險指標,就表示承擔每單位風險而獲得的超額收益的水平。

假設一個投資組合預期回報是20%,標準差是8%,無風險收益水平是3%,那麼用20%-3%,得出17%(即超出無風險投資的回報),再用17%除以標準差8%等於2.13,這個投資組合的夏普比率就是2.13,代表投資者風險每增長1%,換來的是2.13%的超額收益。

在投資中,我們的投資組合追求的是在同等的風險下,追求更高的回報;或同等的回報下,追求更低的風險。簡單說,就是投資組合的收益要高,標準差要相對低。

所以,當夏普比率超過1,才是好的組合。

2、夏普比率的應用場景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夏普比率的意義,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有2隻基金產品,在1年中都賺了20%,A基金的凈值從年初一路上漲到20%;B基金雖然年底也賺到了20%,但年中的時候曾經一度虧損10%。從最終的收益看,兩者是一致的,但從性價比看,卻差異極大。

從投資的角度講,波動就是風險,如果產品的波動越小,即風險越小,投資效率更高,夏普比率也會越高。從上圖可以看出,A基金的收益曲線相對平穩;而B基金的波動較大,承受的風險更高,以單位風險獲得的回報相對就小。

那在日常投資中,我們看到的經常是收益率水平不一致的情況,那麼夏普比率的作用會更加明顯。

例如A基金獲得了15%的回報,而B基金獲得20%的回報,從收益的角度看,很顯然B基金表現更出色。但假設無風險利率為5%,A基金的投資組合標準差為6%,而B基金的投資組合標準差為12%。那麼A的夏普比率就是1.66,而B的比率則是1.25。這樣對比,結果恰恰相反,A基金在風險調整的基礎上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投資收益。

3、夏普比率越高越好嗎?

看到這裡,相信有朋友不禁要問,是不是用夏普比率來篩選基金,越高的越好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對投資者而言,夏普比率提示要從風險和回報的角度綜合考慮,挑選「性價比」高的投資。但挑選基金產品不能只看夏普比率這一個指標。

舉個例子,如果假設資金利息為0的前提下,一個預期收益為0.3%的基金產品,回撤波動率是0.1%,那麼這個產品的夏普比率為3。對於投資者來說,預期收益0.3%,別說貨幣基金,連銀行定期都跑不過。而且從各個資產類別或策略看,其夏普比率的特徵是不同的,不能跨類別比較。

例如股票多頭策略的基金,對應的A股市場本身的波動率就較高,股票多頭策略基金產品的夏普比率較低實屬正常;債券型基金相對於股票型基金,波動較小,夏普比率也會較高;而像商品期貨CTA與股票量化對沖型的基金,夏普比率反應的情況相對來更加準確。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夏普比率與年化收益率一樣,在不同的統計區間和頻次下,反應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一年維度統計的波動率與三年統計的波動率相差甚遠,一定要換算到同一個周期上,才有可比性;高頻策略與較低頻策略就不能採用相同的頻次,高頻策略得用每日收益率,而低頻策略可以參考周收益率。

總的來說,在挑選私募基金產品時,夏普比率是一個較好的風險指標。但在做出決定時,還是需要結合長期收益率、最大回撤、投資勝率等指標來進行綜合性評估。

那關於最大回撤指標該如何理解,我們將在下期中為大家解讀。


財小圈| 每日一點 財富管理 輕思考

財小圈,面向每一個關注財富管理的你,每日呈現有溫度、有深度的行業觀察、投資思考和產品解讀。財小圈?

app.caixiaoquan.com

財小圈微信公眾號?

mp.weixin.qq.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