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尋常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古代文獻有肺風粉刺、面瘡、面皰等病名,也俗稱青春痘。本病以發於顏面、胸背等處的粉刺、丘疹、膿皰等爲主要皮損,常伴皮膚油膩。皮疹易反覆發生,常在飲食不節,或月經前後加重。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健康的肌膚以紅潤柔嫩、光滑細膩爲美,尋常痤瘡表現爲面部油膩,有粉刺、丘疹、膿皰等多種皮疹,特別是中重度者,還出現囊腫、瘢痕、結節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容貌。且好發年齡爲青春期男女,對顏面又特別關注,常因面部痤瘡導致精神壓力,嚴重者引起憂鬱、煩躁,或影響到患者的人際交往、就業及擇偶等。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二、中醫認識

自古以來,諸多古籍都對本病有詳細記載,《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謂:“肺風粉刺,此症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宜內服枇杷清肺飲,外敷顛倒散,緩緩自收功也。”目前對於本病的認識來看,本病的發生多與肺胃熱盛、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脾失健運等諸多因素有關。主要因肺胃有熱或胃腸溼熱,外受風、寒、溼邪,鬱阻肌膚,毛竅閉塞,化熱釀膿所致,燻蒸麪部而發。其病位在肺經,病性多屬實。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三、臨牀表現

1.好發於青春期的男女。主要發生在顏面部,尤其是前額、雙頰、下頦部,其次是胸背部,皮損多對稱分佈,常伴皮脂溢出。

2.皮損初起爲與毛囊一致的針頭大小丘疹,即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可擠出白色或淡黃色脂栓;日久毛囊發炎後出現紅丘疹,頂端可出現小膿皰;隨着病情發展,可出現結節、膿腫、囊腫、竇道及瘢痕,或面部皮膚呈橘皮樣改變。愈後可留暫時性色素沉着、凹陷性或增生性疤痕。

3.臨牀上患者皮損以一、二種損害爲主。輕度瘙癢或無自覺症狀,炎症明顯時感疼痛。病程長短不一,青春期後可逐漸痊癒。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中藥治療

1.內治

(1)肺胃蘊熱證

證候:顏面多發粉刺、紅色丘疹,或有小膿皰,輕度癢痛,伴口渴喜飲,大便偏幹,小便黃;舌紅,苔薄黃,脈滑。

治法:清瀉肺胃熱毒。

方藥:枇杷清肺飲加減。

(2) 胃腸溼熱證

證候:顏面、胸背部皮膚油膩,大量粉刺及炎性丘疹,間有膿皰、結節、囊腫,皮疹紅腫疼痛;伴口苦口乾,便祕、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除溼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減。

(3) 肝鬱血瘀證

證候:多見於女性,皮損爲粉刺、暗紅色丘疹、結節、囊腫、小膿皰及瘢痕等;皮疹常於經期前後加重,伴情緒不暢,口苦咽乾,月經不調或經前乳房脹痛;舌暗紅,邊尖見瘀點,苔薄白,脈弦細或澀。

治法:疏肝解鬱、活血化瘀。

方藥:丹梔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4) 痰瘀互結證

證候:病程長,皮疹色暗紅,以結節、囊腫、瘢痕爲主,或見竇道;伴胸悶,納呆腹脹;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除溼化痰,活血散結。

方藥:二陳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2. 外治

(1)顛倒散《醫宗金鑑》(大黃、硫磺各等分)。上藥研細末,水調或茶調,洗淨面後塗擦患處,2~3次/日。具有清熱散瘀消腫之效。

(2)金黃膏《醫宗金鑑》(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各25g,南星、陳皮、蒼朮、厚朴、甘草各10g,天花粉50g)。上藥共研細末,取細末2/10和凡士林8/10,調勻成膏。洗淨面後塗擦患處,2~3次/日。具有清熱消腫、除溼化痰、散瘀止痛之功。

(3)中藥面膜治療:可用顛倒散加醫用石膏面膜粉塗敷於面部;或用黃芩、黃連、大黃、地榆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中藥研末,加適量綠豆粉或澱粉,調敷於面部,每週1~2次。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功。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五、生活調養

1.溫水洗臉,不過度清潔皮膚。

2.忌酒,濃茶及咖啡,忌食辛辣刺激及油膩、甜食;不喫腥發之物,如蝦蟹等,腥發之物常使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擴大而難以祛除;不喫補品,補藥大多爲熱性之品,補後使人內熱加重,更易誘發或加重痤瘡。

3.多喫新鮮蔬菜水果,多喫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B6及含鋅豐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4.不濫用化妝品。尤其粉質、油膏狀化妝品。

5.禁用手擠壓、搔抓粉刺,避免日曬。

6.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暢。

中醫如何治療痤瘡(青春痘)?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