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寶貝兒》上映後,票房口碑雙雙撲街。但影片質量也許並不如評價那樣不堪,而影片所關注的孤殘兒童的社會現實問題,也由於流量明星的爭議而被大眾所忽視。

為此,電影《寶貝兒》導演劉傑在微博喊話官媒「人民網」、「北京日報」的兩位記者,稱:「你們是官媒,黨報,請你們關注一下影片中表現的你們的人民。」

此前,人民網先後轉載北京日報名為《藝術片不是鍍金片》《形象一旦透支,別怪觀眾不買賬》的兩篇文章評價出演該片的楊冪,而導演劉傑則認為,比起主演一人,片中表現的人民更值得大家的關注。

你如何看待導演拍攝該片的初衷無人問津,多數為黑而黑,言過其實的這種現象?


藝術片不是鍍金片,形象一旦透支,別怪觀眾不買賬 。

外地螃蟹不會因為在陽澄湖裡泡一泡,就變成陽澄湖大閘蟹。

楊冪《寶貝兒》票房雙輸, 給流量明星敲響警鐘。

官媒對影片《寶貝兒》及其主演楊冪的幾次評價,可謂刀刀見血,切中要害,大快人心!

當一個多次獲獎的冷題材口碑片導演,為市場和票房折腰,甚至病急亂投醫到去選擇口碑風評不佳、演技敷衍了事的當紅流量明星做自己的女主角,指望著她那些狂熱粉絲們,能給自己多衝一兩億票房。

結果是天不遂人願,反因為這個女主實在太拖影片後腿,丟失的口碑,少掉的票房,可遠遠不是她那些粉絲們的票房購買力能彌補的,最終在市場碰得頭破血流。

這不僅僅是說2018年的《寶貝兒》劉傑,同時也是在說2017年的《綉春刀2》路陽

7年前剛剛走紅的楊冪,靠著大量通稿營銷,炒作大胸吸引路人注目,其萬千粉絲狂刷票房,將一部大爛片《孤島驚魂》刷到了9000萬票房,又和「跨界導演」郭敬明沆瀣一氣,《小時代》四部曲橫掃18億票房,開啟了「粉絲電影」和「流量經濟」時代,也讓無數唯利是圖之輩,蜂擁入電影市場;

就因為拍電影賺錢一度實在太容易,電影市場「人傻錢多速來」。電影製作方都是普遍抱著【賺得少就是虧大了】的心態,爛俗喜劇片和狗血青春片炙手可熱,票房不佳的冷題材和口碑電影無人跟投。

以「明末電影三部曲」為例,豆瓣7.1分、30萬票房的《柳如是》,豆瓣7.9分、450萬票房的《大明劫》,在市場何等何等悽悽慘慘慼慼,到了《綉春刀》,張震、王千源、週一圍、聶遠、金士傑甚至是主持人朱丹,都貢獻了絕佳演技,故事節奏緊湊可看性極高,質量可說上佳,拿到金馬獎和金雞獎的七項提名。然而該片3000萬成本,9000多萬票房,雖然已經小賺一筆,但路陽導演拉投資拍續集的歷程依舊無比艱難。

最後他不得不接受了急於靠獎項和提名給自己「鍍金」的楊冪所屬公司的投資,讓楊冪出演一個從演技、畫風到任何角度都不合適的《綉春刀2》的女主。

為了關照永遠風塵僕僕的楊女士,路陽竟然會跟著楊冪的車一邊去機場,一邊在車上講戲,等楊冪上了飛機,再上自己的車回劇組。然而即使一個大有前途的青年導演如此「卑躬屈膝」,《綉春刀2》8000萬投資,2.6億票房的成績,雖然沒有賠本,依舊離4億票房的保底目標甚遠。

路陽在武漢路演時一度對著男主演張震喊話和打氣「只要票房能到3億,一定找你拍下一部」,最終結果卻天不遂人願,投資方一看不賺錢,就不願再投下一部了,直接終結了這個系列,浪費了張震、張譯、雷佳音、辛芷蕾、金士傑等一眾主演的傑出表現,遺憾之極!

《綉春刀2》「鍍金」失敗,楊冪又選中了劉傑,主動喊話要求合作。

劉傑:【我和霍建華合作過(電影《捉迷藏》),去探霍建華的班(電影《逆時營救》),建華不怎麼說話,楊冪就跑上來超活躍,我們就聊了一會兒。後來楊冪經紀人電話就打來了。】

這位業內極為看好的中生代導演,曾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單元最佳獎,上海電影節金爵獎的五項大獎,金馬獎最佳劇本獎,以及法國、美國、日本、澳洲等多個電影節獎項,而最吸引楊冪的,便如劉傑自己所述:

劉傑:【我之前指導演員,還是有些經驗的。金馬獎我參與三年,每一年都有演員的提名,經紀公司可能會認為,跟我合作,可能會收穫一些獎項。】

劉傑此前的幾部影片,2009年《透析》獲得了金馬獎四項提名(最佳劇情,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特別是讓倪大紅老師提名金馬影帝;

2010年的《碧羅雪山》獲得金馬獎的兩項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音樂),

2011年的《青春派》讓董子健獲得金馬獎最佳新人提名,並拿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

2015年的《德蘭》不但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以及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提名,更重要是讓時年22歲的董子健提名了金馬影帝,成為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二獲得此項提名的內地90後男星。

因此,對常年被媒體到廣大影迷抨擊演技,亟待借獎項提名來洗白口碑的楊冪來說,確實有莫大的吸引力。

同樣對劉傑來說,他此前的幾部影片雖獲獎項好評卻票房寥寥,最高一部《捉迷藏》除男主霍建華外,雲集了金馬影后秦海璐、金像影后春夏、金馬影帝提名董子健、金馬影妃萬茜,內地票房也只有7000多萬,雖然靠海外版權賺了不少,卻也不能不讓他對演技派陣容的市場效應失望,反而對和楊冪這位一貫營銷「票房女王」的女星去合作的大好前程,心神往之,以至於他竟會在上映前就篤定【這會是我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

然而,導演萬萬料想不到的是,近兩年來,隨著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觀影人口逐年遞增,據影片題材、劇情、質量來決定是否觀影的正常觀眾,變得越來越多。大家直接用真金白銀投票,自發抵制那些流量明星、鮮肉小花主演的電影,流量明星自帶的那些「粉絲票房」,也越來越不能左右電影市場。

一個明星之前積累的爛片票房,粉絲們整天拿來吹噓所謂「實績」和「咖位」,殊不知越多的爛片票房,就意味著越多的人看過這個明星的拙劣表現,已經有了極不佳的印象,這些都是需要後來的片子買單的。

楊冪此前吹噓的一番總票房24億,女星票房第二名,其中18億來自於惡名昭彰的《小時代》系列,此外她在主演的諸如《分手大師》《何以笙簫默》《怦然星動》之類影片,無不貢獻了災難般的演技,在主流影迷觀眾心目中,早已到了聽聞楊冪主演便望而卻步的地步。

已經有路陽《綉春刀2》的前車之鑒,劉傑還非要重蹈覆轍,又是發生在楊冪對盲童「詐捐」事件曝光、口碑風評急劇下滑事件之後,影片本身又非常晦澀不大眾化,那麼票房更撲,輸得更慘,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麼?

今年已經看到太多曾經獲獎無數的中青年導演,因為票房不利而嚴重失態了。《寶貝兒》導演劉傑,如今便不幸躋身其中,成為最新的一人。

他甚至於在官媒點名批評時,哀乞【@人民網 @北京日報 袁雲兒記者、牛春梅記者,你們是官媒,黨報,請你們關注一下影片中表現的你們的人民】卻依然無濟於事。

寶貝兒票房塵埃落定,止步2450萬,只有2年前《捉迷藏》的1/3。距離宣發公司2億保底的票房目標,和貓眼平臺首日1.7億票房的最初預測,相差甚遠。以該片約4000萬左右的製作宣發成本,凈虧損3000餘萬。

同時,該片同時又在金馬獎和聖塞電影節顆粒無收,連安慰性質的小獎提名也不曾獲得,豆瓣2萬人只評出5.6分,從任何方面都失敗得無以復加。

對楊冪團隊來說,是希望到國外電影節和金馬獎去蹭獎項、蹭提名的企圖落空,長期營銷的「票房女王」神話就此徹底破滅,對導演劉傑來說,更是讓自己原本大好的事業前程慘遭沉重打擊。

楊冪是個什麼樣的藝人,在廣大觀眾心目中有怎樣的風評,對演技是怎樣的態度,適不適合這部電影的女主角,難道他心裡當真不知道麼?

劉傑:【我以前的片子豆瓣上的評價挺高的,但現在你看一下,很多一星負評,他們都沒看過我們的電影。】

【楊冪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聰明,如果鬥嘴你永遠佔不到便宜,話沒說到一半,她就能直接打斷你還能懟回來。這對我們需要的演員來說,不夠沉的住。】【她剛來的時候演10條就是一模一樣的10條。要把她摁成村裡那個小姑娘很困難。】【我要求楊冪要學南京話,給她下載了一個App,有時候我看到她沒在學在打遊戲,臉就立刻垮下來了。 】【一開始我要上街拍,楊冪說不可能使不得,但是我們這個電影要有紀實效果就一定要上街拍,最後逼她上街拍,也只能接受了。 】

類似於此類有小聰明無大智慧,功利心重沽名釣譽,只想靠敏感題材影片去蹭口碑和獎項,卻又習慣性耍滑偷懶的藝人,

在業內尚沒有足夠穩定地位的導演,還是及早敬而遠之為好,否則一不留神可能就得賠上自己的職業生涯。

——向流量明星低頭,犧牲藝術良知,最後求仁得仁,自食其果,前車可鑒,後人慎之!

相關回答:

狐狸晨曦:如何評價電影《寶貝兒》?

狐狸晨曦:如何評價楊冪在《寶貝兒》中的演技,是否達到了入圍「金馬獎影后」的水準?

狐狸晨曦:怎麼看待《寶貝兒》票房撲街?


謝邀。

房地產行業有一種現象,我覺得用來類比挺合適的:

很多購房者,一遇到房價下跌,就去售樓處鬧,說上了當。

可要是房價上漲,他們又不會給房產公司分錢!

選演員這事,跟賭馬一樣。

講究的是買定離手。

買之前,肯定也是有過考慮,有過比較的。

既然有可能贏,就有可能虧。

贏的情況下喜滋滋,就不能在虧的時候抱怨。

不如下次做個更明智的決定。

想不挨罵,很容易啊。

你選郝蕾就不會挨罵,選余男就不會挨罵,選春夏就不會挨罵(最多就是片子沒什麼人關注而已。)

當初為什麼選大冪冪,導演心裡難道沒有點A、B、C、D數嗎?

想要流量帶來的好處,又不願意承擔流量帶來的反噬,世上有這麼好的事嗎?

順便,劉導演,老天爺不是沒有給您風險預警啊。

去年有部《綉春刀2》,已經發生過類似的情況了,

有前作名聲,有張震,有張譯,有雷佳音,才沒被帶慘。

前車之鑒,您怎麼不看一下呢?


如果劉傑導演選的是任素汐那樣的演員小姐姐來演寶貝,結果寶貝還是被黑了。

那我願意聽聽他的心聲。

像任素汐小姐姐那樣憑著演技努力向上的人,在鏡頭前要哭著告訴大家,我演技很好,我很努力,你們找我拍吧,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可是導演讓人很失望啊。導演你選的是楊冪老師啊。你要錢,要流量,要話題,就是不要演技,不要一顆真誠的心啊。

你自己選了一個進劇組都沒有狀態的女豬腳。你自己拍了一個做保潔工作,不帶手套就不願意碰垃圾的女豬腳。你自己拍出來一個情感割裂,毫無邏輯,行事風格讓人愛不起來的女豬腳。你還要說別人對你苛責了?你要大家來關注先天殘疾的可憐孩子的命運,你選了一個詐捐盲童,諾而不捐的女明星去扮演這個揭開問題拯救兒童的女豬腳。你說大家是不看呢還是不看呢還是不看呢?虛偽不虛偽?你拍一個社會真實題材的片子啊,你就這麼選演員,你虛偽嗎?

我覺得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好的演員都是互相成就的。如果楊冪老師演的時候能有反饋,說覺得這樣演女主邏輯不合理,這樣不對,我覺得還可以怎樣改進的鑽研態度。那最後不會呈現出現在的情況。如果導演在拍的時候,眼看著楊冪老師把這個人物形象演到讓人反感而不是心生憐憫,能重新再來,能給她掏心掏肺的講透了戲,完成度也不至於這樣。如果編劇把劇本再繼續打磨一下,寫得更明白點,能讓楊冪老師真情體驗,也不會這樣。

事實就是,導演,演員,編劇,都本著大差不差的原則把這個電影端了上來。本著對中國電影市場的瞭解,以為差不多的劇情就夠了。這屆觀眾反正也不行,好哄的很呢。

然後撞牆了。

劉傑導演的滑鐵盧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兒。

不認真的半吊子沒有好結果。

共勉。


導演在辨別流量這上面連一般網友水準的十分之一都沒有,楊冪有多趕客,除了她的水軍和腦殘粉,人人都知道。綉春刀第一部那麼好的口碑,第二部除了女主角選角也都完全沒問題,如果不是因為楊冪那麼至少小爆一下一點問題沒有。把結果擺在眼前明明白白的給你看你自己都看不懂,最後這個結果怪誰呢?觀眾憑什麼要給一個十年如一日噁心自己的女流量買單?媒體為什麼就要慣著你?

有時候我真覺得影視圈這幫所謂搞藝術的真是一言難盡,平時表現得那麼清高,結果在資本面前矇眼跪,看不起觀眾,迷信資本打造的假象,那活該你撲街咯。


《寶貝兒》好不好我不知道,沒有進影院看過不敢妄言。但劉傑導演「喊話官媒」的行為我私以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是不合適的。自古以來文藝作品,尤其是影視音樂作為文藝消費品本來就是供大眾來欣賞的,所謂「口碑」,那就是羣眾說好就是好,羣眾說不好那肯定是哪兒出問題了。

我知道劉傑導演搞這一出無非是本來期待流量明星能帶來流量效應,但結果差強人意——你都叫「流量明星」了,任務可不就是帶流量麼。這個時候一般出品發行方就該拿出八仙過海的陣仗該怎麼搞公關炒熱點就怎麼來了。但是近幾年不知道是誰起了個壞頭吧,自己的作品明明質量是有問題,公關營銷能力也不足,最後非要綁架一下人民吵到官媒那兒去。且不說這一舉措到底能不能扭轉乾坤把銷量漲上去,樣板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家機關完全控制文藝作品市場也已經證明並不可行了,2018年了您搞這出不是開時代倒車是什麼。就中國文化市場來說,文化部門對「人民不該看什麼」把控雖然很嚴格,但也沒有到控制「你羣眾必須看什麼」,在一個通過精挑細選保護起來的文藝市場裏,還是尊重人民的自由選擇權利的。你這倒好,是想通過官媒發聲把人綁到電影院麼。

我不希望再看到文藝創作者再這樣試圖通過喊話國家文化部門或官媒來綁架市場,作為創作者和藝術家本來應該爭取創作自由,今天你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大家都綁架到了電影院,明天就有別人用同樣的方式吹個耳邊風把你的作品給禁了。假如有一天這種「告狀文化」成為趨勢,想必對所有的文藝工作者都不是件好事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