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廚房的小大廚們(5)_胡陵

——麪粉變形記

這次的廚以課堂主要是教孩子們製做麪食:涼水面的水餃、發麪的小包子和燙麪的蒸餃。讓他們簡單瞭解一下面粉性狀變化的科學道理,並學習一些日常的食用方法。

首先把孩子們分成三個小組:涼水面小組,發麪小組,燙麪小組。我先問了孩子們,在家和過面嗎?一致搖頭,看來都沒和過面。

那咱們先了解一下三種和麪的方法和簡單的原理:死麪:用冷水直接和麪,一般用來包餃子、擀麪條、做餛飩皮、烙單餅菜餅等。

天瑋說了一句:和好面得餳一會。那你知道爲什麼面需要餳一會嗎?

因爲在和麪的過程中,麪粉裏面的麪筋蛋白,經數道壓延後,麪筋互相粘連,麪筋中的蛋白質大分子處於一種糾纏狀態,使得蛋白質分子在空間上產生收縮。餳面的作用,就是讓麪糰內的蛋白質分子又鬆弛和重構的時間,麪糰中的蛋白質重新恢復了應有的空間構型,得到了很好的舒展,餳過的面揉軟,口感也更加細膩和順滑。

發麪呢?發麪就是麪糰在一定的溼度溫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起,促使麪糰膨脹的過程。同時發酵過程中,植酸被破壞,提高了礦物質的吸收,同時還增加了B族維生素。

大家記住發麪必須得有的條件:1、酵母粉;2、發酵溫度。

最後是燙麪:利用沸水將麪筋燙軟及部分的澱粉燙熟,降低了麪糰的硬度,燙麪作出的麪食比較柔軟。由於孩子們第一次做燙麪,過程時間較長、動作又慢,燙出的麪糰不是很理想,相信他們下次一定會燙出好用又好喫的麪糰。

可想而知,孩子們第一次製作麪食,餃子皮擀的超級厚,餡料也漏在餃子皮外面;發麪蒸包蒸好後也有好多露餡的;燙麪蒸餃作的歪七扭八的,但畢竟是他們自己做的,也不嫌棄了,水餃蒸包蒸餃最後被他們喫了個一乾二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快樂無比!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