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P11与P12讲的是压缩器的核心基础,在本章中笔者将介绍压缩器的侧链、多段压缩、平行压缩,另外会介绍一些常见的软体压缩器。

一、压缩器的侧链(Side-Chain)

侧链其实很好理解,如,有AB两个音轨,在B音轨上挂一个压缩器,但这个压缩器不使用B的电平值来触发,而是使用A的电平值来触发,从而达到「以A压B」的目的,这就是压缩器的侧链。

那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在电台节目中,BGM与主持人的音量是有个闪避关系的,当主持人讲话时,BGM的音量变小,当主持人不说话时,BGM音量变大,这种闪避效果就可以利用侧链压缩的手法来完成。

压缩器闪避效果的具体操作:MIC通道一轨,BGM一轨,在BGM轨上插入压缩器,开启侧链功能,然后再把MIC轨的信号发送至BGM轨道中的压缩器上,压缩量设置得大一点(低阈值+大压缩比

),建立时间可以设置快一点,因为效果要达到人声一响,BGM音轨的音量就要立马被压下去,要不然每句话的开头,BGM与MIC都会打架。而释放时间则可以设置得相对长一点,这样一来,BGM音量的恢复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会变得更加自然。

以上示例说的是音轨与音轨间全频信号的侧链压缩,除了用以电台闪避效果之外,还可以做出抽吸(Pumping)效应。比如将底鼓作为触发源,去压缩节奏吉他或者PAD,那么节奏吉他或者PAD的音量就会随著底鼓的敲击变的时大时小,从而形成抽吸效果(需要一定的压缩量支持)。

虽然在音乐制作中很少会用到电台闪避效果(抽吸效果用的也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一首低频丰富的摇滚音乐中,其强拍上可能会同时齐奏N多个乐器,如底鼓、强力五和弦吉他、贝斯(都是低频丰富的乐器)。如果这个时候你想在强拍上突出底鼓(但是又不想直接对底鼓进行提升),那么你可能是直接利用压缩器或者EQ去衰减节奏吉他与Bass的低频,这样一来,强拍上的底鼓是被突出了,但是在弱拍(没有底鼓的拍子)上,吉他与Bass的低频都被衰减了,这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如果,想既能在强拍上突出底鼓,又不想损失弱拍上其他乐器的低频,那么就可以利用侧链压缩的手法,把底鼓当做触发源,用侧链的方式去压缩吉他与Bass,当底鼓敲击时,轻微的压缩吉他与Bass的音头,这样一来底鼓相对就变得突出了,而当不演奏底鼓时,吉他与Bass又能恢复原来的响度和音色。

请注意这种侧链操作的压缩量,如果压缩量过大,且触发频繁,同样会造成抽吸效应。

我们在上一章中有说过压缩器对于低频更敏感的这个特性,当乐器的音符跨度比较大时(如音阶上下行),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比较明显的、不一致的压缩量。具体来说就是低频被压缩的太多,而中高频只是轻微的被压缩,这种不平衡的处理效果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呢?这时候就得说说压缩器的内置滤波器了。内置滤波器是这样的,它只是在处理侧链信号,而不直接作用于源信号。侧链信号可以是源信号本身(压缩器内部会自动复制源信号的幻象信号用以均衡),也可以是外部侧链信号(参考图1),最后,这个被内置滤波器均衡过后的侧链信号会成为目标压缩器的触发源。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如果想要压缩效果变的平衡一点,则只需要对侧链信号用一个高通滤波器即可。

图1:压缩器的侧链来源

如果在内置滤波器中,对侧链信号进行增益,那么源信号将会被压缩的更多,道理很简单,在阈值不变的情况下,对输入信号进行增益会得到更多的压缩量,其结果就会被压的更狠。如果进行衰减,那么其作用就是相反的,会得到更少的压缩量。

二、多段压缩(Multiband Compressor)

常规压缩指的是全频段压缩,而多段压缩则是将信号分成多个频段,每个频段可独立进行压缩。换言之,多段压缩器是由多个「常规「压缩器组成的,其中每个压缩器都负责特定的频段,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参数的使用方法与常规压缩器一致。

多段压缩器的使用更多的时候是在母带环节,如果单独对一轨乐器进行多段压缩,则有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音色失真。因为多段压缩器是靠滤波器来分频的,而滤波器会造成轻微的相位失真,再加上多段压缩器的本质是在自动调节不同频段的振幅,一旦参数设置不当(如夸张的压缩量),那势必会对音色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单乐器音轨要慎用多段压缩。

如果用常规压缩器(全频段)去处理一段多轨道混合后的音频,那势必会造成不平衡的压缩效果,其中原由在讲侧链压缩时已经提过。更多关于多段压缩的问题,等到母带时在详细探讨。

在处理包含多个通道的音频时,必须了解立体声绑定(Stereo Link)的概念。首先,含有立体声绑定功能的压缩器,左右通道是可以分别被压缩的,当一个立体声信号通过此压缩器时,左右声道的响度不一致,那么就会导致左右声道会得到不同的压缩量,也就是左右音量可能会存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效果(声像漂移)。那么在压缩立体声信号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开启立体声绑定,开启之后,压缩器会将左右声道的信号当成一个单独信号进行整体压缩。

三、平行压缩(Parallel Compression)

平行压缩,也被称为并联压缩。传统平行压缩的手法是这样的,源信号一轨(不作处理),幻象信号(复制源信号)一轨,压缩幻象信号,两轨混合在一起播放,这就是平行压缩。如今,很多压缩器都有自动平行压缩的功能,通常是一个MIX旋钮(内部原理与传统手法一样)。

平行压缩的优势是什么?一句话概括,是既能保持乐器原有的动态与瞬态,又同时具有压缩器的独特气质。这种技巧经常被用于鼓组、贝斯和人声,实际上它可以针对任何乐器进行处理。平行压缩的最终混合效果实际上是一种向上压缩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源信号是不会被处理的,所以响度是不会变小的,其次,幻象信号采用是向下压缩的方式,也就是将大的声音变小,所以剩下下来的声音都是小的声音(阈值以下居多),那么小的那一部分声音与源信号相叠加后,原本整体偏小的那部分声音就会变大(图2),而原本比较大的声音则只会发生少许的变化(润色),所以,平行压缩的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将小的声音变大。

图2

四、常见压缩器

压缩器已经整整说了三章了,却始终没有具体说到某个压缩器,so,笔者准备简单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压缩器。如果想深入了解,建议查看官方文档(Manual)。

关于对API 2500中的Type参数,请移步至评论区查看 @古梦 的详细解释,谢谢古梦的补充。

图3:UA 1176系列
  • UA 1176:这款压缩器不可谓不经典了,在UA 1176 Classic Limiter Collection集合中有多个版本,如UA 1176 Rev A、UA 1176LN Rev E、UA 1176AE(版本差异不是笔者关注的重点)。咱门先看UA 1176的外观(图3),我们会发现其界面上不能设置threshold参数,那么,这个压缩器是怎么决定压缩量的呢?回忆一下上一章笔者所倡导的「三问建议」,首先我们得问问自己准备要压哪里,这通常是由阈值来决定的,UA 1176的阈值是个相对阈值(relative threshold),说白了这个阈值是根据你的输入信号的大小来决定的,如果你想要大的压缩量,调大输入信号即可。接著我们得问问要压多少,1176上有四种压缩比设置供我们选择。最后一个问题,要以多块的速度来压,1176上有Attack和Relese的设置,值得注意的是,1176的的建立时间是微秒级别的,范围从50微秒到800微秒(不是毫秒),相当恐怖,这也是其所在的集合名称被称为Limiter的原因,因为可以「瞬间」的被压下去。

通常,不能设置阈值的压缩器,其内部都是有一个固定的阈值或者相对的阈值的。 当遇到诸如1176类的压缩器,我们得知道该怎么去调整它的压缩量。

相对阈值,打个不确切的比方来说,假如信号动态范围为30dB,那么它的阈值可能是在-15dB,如果信号的动态范围是60dB,那它的阈值可能就是-30dB,这就叫做相对阈值。当然了,具体怎么算的笔者不清楚,这只是一个比喻,能理解就行。而固定阈值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一个不会变化的阈值。

图4:API 2500
  • API 2500:API 2500同样是如雷贯耳,可调的参数非常之多,看起来好像很复杂的样子,其实不然。从图4上来看,API2500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meter视图部分,这个没什么好讲的。第二部分是压缩模块,API 2500拥有几乎所有的主流参数,如阈值、压缩比、建立时间和释放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当释放时间的旋钮指向variable时,那么其具体释放数值是由variable来调节的(其实就是多个不同的时长设置而已)。第三部分有三个参数设置,KNEE很熟悉不必多说,THRUST参数其实是在设置触发源(类似于幻象侧链的方式)的均衡曲线(图5),有三个选项,其中NORM为默认选项,不做任何均衡处理。MED是衰减低频(减少低频失真、追求压缩量平衡),中频保持原味,另外增益高频(高频会产生更多的压缩效果)。而LOUD与MED类似,只不过是LOUD对中频也采取了线性的滤波方式。Type其实是在选择不同的运算模式(图6),分别是 OLD经典(反馈)与 NEW(正馈)。第四部分Link模块,当被设置到100%时,一侧(左或右)的信号超过阈值,两边会被均匀地压缩,如果设置成IND,则左右通道各自独立压缩。至于其他比率值,尝试设置可能会得到意向不到的效果,很多压缩器的Link只有个开关(开启和关闭),而API 2500是可以选择百分比的,这也是它的特殊之处。另外也可以在Link模块中设置低通、高通或者带通滤波器来过滤两个通道的信号。第五部分控制的是增益补偿,其中Analo是硬体模拟,默认是开启状态,output的范围为+/-24dB,Make-Up 自动增益补偿默认就是开启的,IN按钮相当于压缩器的开关按钮,当选择off时,压缩器处于不工作的状态,但是信号还是会从压缩器里面经过。
图5:API 2500 THRUST选项的含义
图6:API 2500 两中不同的Type

  • C4 multiband Parametric processor:这款多段压缩器有著waves公司特有的显示系统DynamicLine(图7),比传统的GR表更加直观。C4有四个可调带宽的频段,每个频段都可以单独的设置压缩参数,最右侧的master控制器只是为了方便四个频段一起调节,仅此而已。对于C4,笔者的著重点是Range和Gain、以及它的DynamicLine视图(图中的紫色区域)。先来说Range,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C4没有压缩比这个参数,的确,C4界面上是没有压缩比操作的,C4的压缩量是由Range和阈值来决定的。Range在视图上就是那块紫色的区域,负数值就是压缩器,正数值那就是扩展器了。紫色区域的下边缘代表的是最多能压到哪里,上边缘代表的是当前频段的增益(由Gain调节),Range的整体宽度可以由Range和Gain共同决定,中间那条黄线则带表的是当前信号的振幅曲线,通过黄色的振幅曲线可以观察每个频段的电平值和压缩量,如其一直在跳动,则说明其信号是正在被压缩的。要想玩转C4,还需多多尝试。
图7:C4

在这里要强推一下 Fabfilter C2,这是一款脑回路清奇的压缩器,用它去学习压缩器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因为其独特的压缩视图能真实的展示出信号被压缩后的动态包络。

暂且就介绍著三款压缩器吧,笔者花了三章的篇幅,也仅仅只是讲了压缩器的基础知识,并无涉及到实际处理上的经验,可见要想吃透压缩器是需要花不少功夫的。关于压缩器,我们暂且先告一段落,下一章笔者打算说说压缩器的亲戚(噗、又跟压缩器有关)----限制器。

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以下是本章的参考文献:

《混音指南》《动态神功》胡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