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吐槽一句,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很多邀請,很多都有點類似這種問題。

這個問題太深了,要搞明白,很難的。估計很多人都搞不懂,包括大部分哲學系出身的專家學生。

兩面性,這是黑格爾辯證,把事物分成兩面,這個其實已經是很早以前的西方思想,現在是分成十面百面萬面,只要技術可行,不斷細分到量子,然後遇到瓶頸,分無可分。或者,如晶元越做越小,小的極致各個元件互幹擾,分無可分。

這個就很顛覆了,顛覆的是整個科學,整個思想體系。就會說,這種兩面以至千面的分的方法,是有問題的。

所以,事物都有兩面性,這句話不成立。這種話除了和稀泥,不解決任何問題。但是,要推翻這個觀點,需要題主有足夠的積累,你要知道,你推翻的是整個科學方法體系,這已經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接受程度。所以,這種問題就不該邀請我,這真的很深。

當然,也是可以說的簡明一些。這種兩面性,假設它是成立的,那麼是否有必要分?當然!

黑夜,不方便行動,那就休息。白天,方便行動那就工作,在某一種時空條件下,會有一個最優解,這就是我們的選擇。而黑格爾辯證的弱智在於,把黑夜白天混為一談,所謂一體。既然為一體,就造成了無從選擇。

答案就是:沒有固定解,在某一時空環境下有最優解,隨時空環境改變而改變。


謝邀。

僅就倫理學做一點點簡答了。

「是否有必要分出對錯」包括兩方面。一,對錯,這裡指的是right,是否存在;二,是否有必要去區分。

如果你認為對錯不存在,你可能是認為—在我們進行道德觀察的時候,在事件中,並不存在某種「道德屬性」—那麼你是一個道德非實在主義者。

如果你認為道德存在,但沒必要區分,那麼你可能是一個主觀主義者(道德僅可由自身判斷),或者一個相對主義者(道德僅存在於傳統中,不同文化間不可通約)。

各種進路都會遇到一些困難,等回家在補這方面的回答吧。


很多事情沒有對與錯之分,很多事都是有一個中間地帶有一個緩衝區間的。


有句話話糙理不糙,屁股決定腦袋。

如果你有立場(屁股),就會決定你的思維判斷,有判斷就會產生二元對立,善惡,對錯,好壞,高低等。比如你是人,所以你看任何事情都是以人的角度來看,彼是魚,所以你不知道魚的樂趣。

如果你沒有任何角度,那你能容天地萬物,萬物在你心中都是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就如道德經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任何時候你有角度,就會有偏見,而偏見又引發煩惱。


對錯是講角度的,於己有利而有害於人的,不能稱得上是對事;相反利人不利己的也不一定是對。真正的對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然而這不易達到。總有人一肚子壞水,對也能為之利用。這時正確的道德、邏輯、本能便凸顯出來。它能給人以對錯的選擇(雖然不一定是對),好比做選擇題,讓我們堅定某個答案。可以選擇往往比無法抉擇要好得多,就好比信仰,無對錯,有信疑,讓人堅定地做某件事。

:??j=?+?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