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野柚子

  一直以来,作家、歌手、演员等跨界做导演的现象屡见不鲜,其跨界作品不管是在市场表现还是观众口碑层面,也广受大家所关注。

  但除此之外,电影行业其实也有很多幕后电影人转型做导演的案例。比如,大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王家卫,正在崛起的青年导演田羽生、苏伦、许宏宇等,他们并非直系导演出身,却都在自己“曲线救国”的摸爬滚打中,或者机缘巧合之下坐上了导演椅。如今,像这样转型而来的导演也几乎占据了国内优秀导演行列的半壁江山。

  对此,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即内地及港台电影市场发展的辉煌时代出发,为大家盘点出圈内50位转型导演。他们的“原生职业”中,从助理、场务,到策划、指导,再到美术、摄影、编剧,可以说无所不包。

  备注:排名不分内先后

  起步-70年代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内地电影业百废待兴,而香港电影却逐渐进入辉煌时代,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便是武侠片。因此,武术指导,或者称动作指导,可以说是当时孵化导演最多的一个行当了,像袁和平、洪金宝、程小东、钱嘉乐、刘家良、唐佳等都是以“武”入行,一步步晋升为导演。

  当时,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动作风格大抵可分为北派和南派两种。而且受当时环境的影响,香港电影市场也诞生了如洪家班、袁家班、刘家班等专门培育动作人才的班底。

  像洪金宝就是洪家班的成立者,元奎、钱嘉乐都是洪家班之人,袁家班的成立则可以追溯到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那一代,唐佳便师承袁小田,属于北派,刘家良则是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传人。后来,唐佳与刘家良,一个北派,一个南拳,两人自1963年开始便联合做武术指导,被誉为最佳拍档,开创一个别样的时代。

  1970年,程小东由原先的副武术指导转为武术指导,开始独挑大梁,元奎也自这年起出任龙虎武师,同年,袁和平也首次担任动作片《疯狂杀手》的动作指导。到1975年,刘家良率先执导了个人首部作品《神打》,由武术指导正式转型为导演,3年后,也就是1978年,在吴思远的提携下,袁和平也升任导演,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蛇形刁手》。

  刘家良、程小东、袁和平

  来到大陆,这一年,也就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年,张艺谋、顾长卫、吕乐一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第二年 ,唐季礼也以武行身份进入了演艺圈。

  辉煌-80.90年代

  80年代初,陈国富应地下刊物《电影旬刊》之邀写影评,开始影评人生涯,王家卫参与编写了第一个电影剧本——《彩云曲》,王晶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千王斗千霸》,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陈嘉上和刘伟强则进入了邵氏影业。

  陈国富、王晶、王家卫

  当时刘伟强刚刚中学毕业,进公司后便以摄影小工的身份参与了刘家良的《十八般武艺》,陈嘉上是在特效组工作,其先后参与了《星际钝胎》《日劫》等影片的特效制作部分,但一心想做导演的陈嘉上并不甘心一直做特效工作,因此,在 1984年,陈嘉上便与陈庆嘉、郑丹瑞共同编写了爱情喜剧片《缘分》的电影剧本,走上了编剧的道路。

  刘伟强、陈嘉上

  回到大陆,这一年,毕业两年的张艺谋开始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中担任摄影师,与此同时,冯小刚在郑会立执导的电影《生死树》中担任美术助理,也正式迈入电影圈。

  1986年,陈国富为杨德昌改写《恐怖分子》剧本,正式由影评人转向编剧,同年,陈可辛也由监制吴宇森的《英雄无泪》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紧接着,在1987年,邓光荣联合刘镇伟、王家卫成立影之杰制作公司,并在同年上映了由刘镇伟执导、王家卫编剧的《猛鬼差馆》,这也是刘镇伟的导演处女作。这一年,张艺谋也执导了个人首部作品《红高粱》,从摄影师正式转型为导演,而顾长卫也恰是《红高粱》的摄影师。

  张艺谋、顾长卫

  到80年代末,王家卫、陈嘉上分别自编自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旺角卡门》和《小男人周记》,开启了导演生涯,许诚毅则进入梦工厂,开始了自己的海外动画创作。

  自80年代初进入邵氏影业,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后,刘伟强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朋党》,此外,陈国富、唐季礼、陈可辛的导演处女作《国中女生》、《魔域飞龙》、《双城故事》也相继面世。

  而由刘镇伟和元奎联合执导的《赌圣》在90年代初也成为香港开埠以来第1部票房破四千万的影片。与此同时,19岁的郑保瑞开始在港台剧集《家在香港》中做场务,以此入了行。

  到1994年,薛晓路首次编剧《紫禁城奇恋》,开启了自己的编剧之旅,冯小刚自编自导处女作《永失我爱》。紧接着,3年后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开创了内地商业电影的模式,影片也被称为中国内地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

  1998年,彭发凭借《风云雄霸天下》的剪辑获得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第二年,其与彭顺联合执导的《无声火》,也拿下泰国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奖。另外,庄文强、陆川、非行也先后在这一年凭借各自的编剧作品在业内引起关注。十年间,郑保瑞也创作出自己第一部剧情片《第一百日》。

  内地市场崛起-21世纪初

  世纪之交,内地电影产业迎来蓬勃发展。2001年,曹保平执导处女作《绝对情感》,由许诚毅担任角色设计和动画顾问的《怪物史莱克》拿下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片奖。

  第二年,张艺谋的《英雄》拿下2.5亿票房,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而为了创作这部电影,张艺谋当年还特意邀请了程小东负责影片的武打场面,程小东也由此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

  同年,陆川处女作《寻枪》广受关注,由刘伟强执导,庄文强与麦兆辉联合编剧的《无间道》也入围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影片奖,以及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最佳电影。

  到2005年,顾长卫独立执导《孔雀》,田羽生和朋友们成立了圣堂工作室,进入编剧行业,许宏宇在北京完成第一部联合剪辑作品《投名状》。4年后许宏宇独立剪辑了《建国大业》《十月围城》等电影,凭借该影片,许宏宇也拿下了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和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剪辑奖。

  许宏宇、田羽生

  与此同时,宋晓飞担任《斗牛》摄影师,进入摄影师生涯,崔斯韦参与编剧《疯狂的赛车》,庄文强与麦兆辉联合执导《窃听风云》,杨庆执导处女作《夜·店》,从中国农业大学退学的苏伦也在中央戏剧学院完成毕业。

  新势力崛起-蓬勃的近二十年

  最近一个十年中,新生导演势力持续迸发。

  2010年,薛晓路执导首部电影《海洋天堂》,庄文强独立执导《飞砂风中转》,田羽生参与创作了《人在囧途》剧本,由此进入电影行业。3年后,由薛晓路导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田羽生导演的《前任攻略》也先后与观众见面。

  庄文强、薛晓路

  到2016年,宋晓飞与董旭搭档执导《情圣》,造就一匹小黑马。隔年,田羽生《前任3;再见前任》意外成为爆款,许宏宇首部电影《喜欢·你》也与观众见面。

  去年,苏伦《超时空同居》,于淼《来电狂响》,庄文强《无双》,吕乐《找到你》,李非编剧作品《邪不压正》及导演作品《命运速递》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崔斯韦的《雪暴》也在去年拿下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目前影片也已经定档4月30号。

  苏伦、李非、崔斯韦、吕乐

  可以看到,这些转型导演,虽然此前深耕某一工种,但其转型后的作品成色也不差于直系导演出身的导演,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对底层,以及电影创作各工种环节的深刻了解,这些转型导演的创作水平也更有自己的视野及观念。

  另外,一般而言,大部分转型为导演的人都不会再回到自己原先的职业上来了,但还有一部分,像庄文强、陈可辛、董旭,以及很多武术/动作指导,其在拓展自身导演业务的同时,也不忘继续在自己原有职业上发光发热。

  实际上,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电影市场在发展变迁的同时,也不断有创作者出局和更年轻的创作者入局,双重影响下,带动市场的创作者们也来了一次更替。转型导演其实也是一次对原有导演群体的入围和冲击,但从另一侧面来看,这也将时刻保持市场的鲜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