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野柚子

  一直以來,作家、歌手、演員等跨界做導演的現象屢見不鮮,其跨界作品不管是在市場表現還是觀衆口碑層面,也廣受大家所關注。

  但除此之外,電影行業其實也有很多幕後電影人轉型做導演的案例。比如,大導演張藝謀、馮小剛、王家衛,正在崛起的青年導演田羽生、蘇倫、許宏宇等,他們並非直系導演出身,卻都在自己“曲線救國”的摸爬滾打中,或者機緣巧合之下坐上了導演椅。如今,像這樣轉型而來的導演也幾乎佔據了國內優秀導演行列的半壁江山。

  對此,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即內地及港臺電影市場發展的輝煌時代出發,爲大家盤點出圈內50位轉型導演。他們的“原生職業”中,從助理、場務,到策劃、指導,再到美術、攝影、編劇,可以說無所不包。

  備註:排名不分內先後

  起步-70年代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內地電影業百廢待興,而香港電影卻逐漸進入輝煌時代,其中最受大家歡迎的便是武俠片。因此,武術指導,或者稱動作指導,可以說是當時孵化導演最多的一個行當了,像袁和平、洪金寶、程小東、錢嘉樂、劉家良、唐佳等都是以“武”入行,一步步晉升爲導演。

  當時,武俠電影中的武打動作風格大抵可分爲北派和南派兩種。而且受當時環境的影響,香港電影市場也誕生了如洪家班、袁家班、劉家班等專門培育動作人才的班底。

  像洪金寶就是洪家班的成立者,元奎、錢嘉樂都是洪家班之人,袁家班的成立則可以追溯到袁和平的父親袁小田那一代,唐佳便師承袁小田,屬於北派,劉家良則是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傳人。後來,唐佳與劉家良,一個北派,一個南拳,兩人自1963年開始便聯合做武術指導,被譽爲最佳拍檔,開創一個別樣的時代。

  1970年,程小東由原先的副武術指導轉爲武術指導,開始獨挑大樑,元奎也自這年起出任龍虎武師,同年,袁和平也首次擔任動作片《瘋狂殺手》的動作指導。到1975年,劉家良率先執導了個人首部作品《神打》,由武術指導正式轉型爲導演,3年後,也就是1978年,在吳思遠的提攜下,袁和平也升任導演,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蛇形刁手》。

  劉家良、程小東、袁和平

  來到大陸,這一年,也就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年,張藝謀、顧長衛、呂樂一起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第二年 ,唐季禮也以武行身份進入了演藝圈。

  輝煌-80.90年代

  80年代初,陳國富應地下刊物《電影旬刊》之邀寫影評,開始影評人生涯,王家衛參與編寫了第一個電影劇本——《彩雲曲》,王晶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千王鬥千霸》,開啓了自己的導演生涯,陳嘉上和劉偉強則進入了邵氏影業。

  陳國富、王晶、王家衛

  當時劉偉強剛剛中學畢業,進公司後便以攝影小工的身份參與了劉家良的《十八般武藝》,陳嘉上是在特效組工作,其先後參與了《星際鈍胎》《日劫》等影片的特效製作部分,但一心想做導演的陳嘉上並不甘心一直做特效工作,因此,在 1984年,陳嘉上便與陳慶嘉、鄭丹瑞共同編寫了愛情喜劇片《緣分》的電影劇本,走上了編劇的道路。

  劉偉強、陳嘉上

  回到大陸,這一年,畢業兩年的張藝謀開始在《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等影片中擔任攝影師,與此同時,馮小剛在鄭會立執導的電影《生死樹》中擔任美術助理,也正式邁入電影圈。

  1986年,陳國富爲楊德昌改寫《恐怖分子》劇本,正式由影評人轉向編劇,同年,陳可辛也由監製吳宇森的《英雄無淚》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緊接着,在1987年,鄧光榮聯合劉鎮偉、王家衛成立影之傑製作公司,並在同年上映了由劉鎮偉執導、王家衛編劇的《猛鬼差館》,這也是劉鎮偉的導演處女作。這一年,張藝謀也執導了個人首部作品《紅高粱》,從攝影師正式轉型爲導演,而顧長衛也恰是《紅高粱》的攝影師。

  張藝謀、顧長衛

  到80年代末,王家衛、陳嘉上分別自編自導了個人首部電影,《旺角卡門》和《小男人週記》,開啓了導演生涯,許誠毅則進入夢工廠,開始了自己的海外動畫創作。

  自80年代初進入邵氏影業,經過十年的摸爬滾打後,劉偉強執導了自己的處女作《朋黨》,此外,陳國富、唐季禮、陳可辛的導演處女作《國中女生》、《魔域飛龍》、《雙城故事》也相繼面世。

  而由劉鎮偉和元奎聯合執導的《賭聖》在90年代初也成爲香港開埠以來第1部票房破四千萬的影片。與此同時,19歲的鄭保瑞開始在港臺劇集《家在香港》中做場務,以此入了行。

  到1994年,薛曉路首次編劇《紫禁城奇戀》,開啓了自己的編劇之旅,馮小剛自編自導處女作《永失我愛》。緊接着,3年後馮小剛執導的《甲方乙方》,開創了內地商業電影的模式,影片也被稱爲中國內地影史上第一部賀歲片。

  1998年,彭發憑藉《風雲雄霸天下》的剪輯獲得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第二年,其與彭順聯合執導的《無聲火》,也拿下泰國金像獎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獎。另外,莊文強、陸川、非行也先後在這一年憑藉各自的編劇作品在業內引起關注。十年間,鄭保瑞也創作出自己第一部劇情片《第一百日》。

  內地市場崛起-21世紀初

  世紀之交,內地電影產業迎來蓬勃發展。2001年,曹保平執導處女作《絕對情感》,由許誠毅擔任角色設計和動畫顧問的《怪物史萊克》拿下了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獎。

  第二年,張藝謀的《英雄》拿下2.5億票房,真正拉開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帷幕。而爲了創作這部電影,張藝謀當年還特意邀請了程小東負責影片的武打場面,程小東也由此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

  同年,陸川處女作《尋槍》廣受關注,由劉偉強執導,莊文強與麥兆輝聯合編劇的《無間道》也入圍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影片獎,以及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獎、最佳電影。

  到2005年,顧長衛獨立執導《孔雀》,田羽生和朋友們成立了聖堂工作室,進入編劇行業,許宏宇在北京完成第一部聯合剪輯作品《投名狀》。4年後許宏宇獨立剪輯了《建國大業》《十月圍城》等電影,憑藉該影片,許宏宇也拿下了第4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和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剪輯獎。

  許宏宇、田羽生

  與此同時,宋曉飛擔任《鬥牛》攝影師,進入攝影師生涯,崔斯韋參與編劇《瘋狂的賽車》,莊文強與麥兆輝聯合執導《竊聽風雲》,楊慶執導處女作《夜·店》,從中國農業大學退學的蘇倫也在中央戲劇學院完成畢業。

  新勢力崛起-蓬勃的近二十年

  最近一個十年中,新生導演勢力持續迸發。

  2010年,薛曉路執導首部電影《海洋天堂》,莊文強獨立執導《飛砂風中轉》,田羽生參與創作了《人在囧途》劇本,由此進入電影行業。3年後,由薛曉路導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圖》,田羽生導演的《前任攻略》也先後與觀衆見面。

  莊文強、薛曉路

  到2016年,宋曉飛與董旭搭檔執導《情聖》,造就一匹小黑馬。隔年,田羽生《前任3;再見前任》意外成爲爆款,許宏宇首部電影《喜歡·你》也與觀衆見面。

  去年,蘇倫《超時空同居》,於淼《來電狂響》,莊文強《無雙》,呂樂《找到你》,李非編劇作品《邪不壓正》及導演作品《命運速遞》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崔斯韋的《雪暴》也在去年拿下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目前影片也已經定檔4月30號。

  蘇倫、李非、崔斯韋、呂樂

  可以看到,這些轉型導演,雖然此前深耕某一工種,但其轉型後的作品成色也不差於直系導演出身的導演,也許正是因爲有着對底層,以及電影創作各工種環節的深刻了解,這些轉型導演的創作水平也更有自己的視野及觀念。

  另外,一般而言,大部分轉型爲導演的人都不會再回到自己原先的職業上來了,但還有一部分,像莊文強、陳可辛、董旭,以及很多武術/動作指導,其在拓展自身導演業務的同時,也不忘繼續在自己原有職業上發光發熱。

  實際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現在,電影市場在發展變遷的同時,也不斷有創作者出局和更年輕的創作者入局,雙重影響下,帶動市場的創作者們也來了一次更替。轉型導演其實也是一次對原有導演羣體的入圍和衝擊,但從另一側面來看,這也將時刻保持市場的鮮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