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什麼時候誕生的?什麼樣的契機導致了它的誕生?誕生之初它的作用是什麼?是為了記錄現實,還是抒發情感,抑或是展現幻想?「把想像中的事物表現出來」是文學誕生的原因之一嗎?


根據題主的問法,我想大概是可以理解為「文學發生說」的。有接觸過一定的文藝理論,大致有以下八種文學發生學說。

另,題主的提問涉及面實在太廣,這只是簡單的作答,若想進一步瞭解,請閱讀相關文藝理論書籍。

1、巫術發生說

核心觀點:文學的發生起點是人類的巫術形式。

由英國人弗雷澤提出。在其鉅著《金枝》中:巫術儀式是遠古居民生存的一項普遍行為,該項行為遵守兩條巫術定律:相似律,接觸律。相似律是指模仿事物可使被模仿的事物達到預期中的變化。例如:祁雨活動。接觸律是指操縱事物可對原接觸過該物的人施予影響。例如:清宮劇中的扎針術。

由於其存在於全世界各民族當中,且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因此極有可能成為後世藝術的萌芽。比如模仿性的舞蹈、巫術儀式、巫師口中念詞的音韻性、固定的語言形式。使得巫師極有可能是最早的文學家、知識分子乃至於王者。

哈里遜在《古代藝術與儀式》中證明:古希臘悲劇起源於希臘人在酒神節上酒神死亡與再生的巫術儀式,後來逐漸增加了演員和情節,就由巫術儀式演變為悲劇詩了。

2、宗教發生說

核心觀點:真正意義上的,具有成熟形態的文學藝術是與宗教駢體而生,都以表達崇高和虔誠的某種情感為唯一目的,並無外在的實用目的,具有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依據:在古代西方,幾乎所有最偉大的藝術,都直接或間接與宗教有關。如:建築——宗教建築(哥特式風格的教堂),詩歌——宗教唱樂、合唱樂(其唱詞本就是一種韻文),音樂——交響樂。

同時宗教的本義就是承認在人類之外存在比人類更偉大的東西。而人類文明的底線、寫作的底線是不得抨擊、諷刺、褻瀆任何一個宗教。

3、遊戲發生說

核心觀念:文學起源於人與生俱來的『遊戲本能』。

支撐:遊戲活動脫離了人的實用性限制,因此使人的創造力的自由發揮成為可能,而後者正是一切藝術誕生所必須的。

由萊辛提出,席勒發展和完善,斯賓塞進一步發展。

席勒堅持遊戲發生說,且賦予遊戲以協調人的「理性衝動」和「感性衝動」,實現人性和諧和人格完善的重要使命。

斯賓塞從進化論意義上解釋了藝術發生的遊戲說:他認為遊戲起源於人類的「精力過剩」而訴諸「遊戲」的需要。在遊戲中,人的過剩精力得到了宣洩,各種器官得到了鍛煉,想像力得到了發揮,都對人的進化(尤其是腦的進化和思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而遊戲的非實用性又為各種藝術的發生髮展提供了可能。

意義:將「遊戲活動」置於「實用活動」與「審美活動」之間,使其成為藝術活動的鏈條。「實用活動——遊戲活動——審美活動」,不但為藝術的誕生找到了一個人類學依據,還未藝術的發生(古代的、現代的)找到了一條最切近的途徑。

4、勞動起源說

核心觀點:一切藝術,包括文學,最終都是由人的勞動創造的,勞動是所有藝術的最終根源。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文學的根本觀點。

基本依據:為文學藝術活動提供了前提——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那麼自然高於人本身的文學也是由勞動創造的。

勞動產生了文學活動的需要。由於史前人類的勞動多為集體性勞動,因此為了協調勞動、交流情感、減輕疲勞等的需要而產生了協調勞動的「勞動號子」,它們即為最早的語言和文學。例:魯迅在《門外文談》中提到的「杭育、杭育。」

勞動構成了文學描寫的主要內容。最早的藝術,尤其是文學藝術,內容多為人們的勞動生活。例:《擊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大致相當於人類主體意識的第一次覺醒。《吳越春秋》:「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這是中國最早的文學。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在原始民族中,狩獵部落以動物為圖騰,而且舞蹈也大都模仿動物的動作;反之,在農業部落裏,部落多以花朵為偶像,其舞蹈動作多以採集種子等勞動活動為反映對象。因此:一切藝術,只有先成為人的勞動生活對象,才能成為人的藝術表現的對象。」

勞動制約了早期的文學形式。「詩、樂、舞」三位一體是早期詩歌的基本表達形式。(勞動動作為舞,號子為詩,各種聲音和有節奏的韻律則是其音樂靈感。)

5、模仿起源說

核心觀點:藝術起源於人對理念或自然的模仿

這是最早的一種關於藝術起源的學說。統治西方文學理論達兩千年之久,直到19世紀仍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理論來源: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尤以柏拉圖關於「三個世界」「三種牀」的論述為主。亞裏士多德關於人的模仿本能論述在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出現之前支撐著西方文學理論的基礎方面。(柏拉圖在《理想國》卷十中認為:世界上存在著三張牀。第一張是「理式」的牀,這張牀是人類未有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柏拉圖稱之為「牀的真實性」,這是關於牀的最高真理。第二張牀是木匠按照「理式的牀」做出來的現實的牀。這張牀是對理式的摹仿,和真的實體的牀已經隔著兩層(柏拉圖連同理式的牀也算一層)。第三張牀是畫家摹仿木匠的牀創造的藝術的牀。這是一種摹仿的摹仿,它和真實體隔著三層。)

貢獻:直接影響了現實主義文藝創作的理論和實踐,成為滋育後世文藝發生、發展和繁榮的一條永不斷歇的藝術長河。

6、心理無意識起源說

核心觀點:藝術起源於個體或集體的無意識心理。

代表人物:費洛伊德、榮格。他們認為文學藝術是個體「自我」意識的象徵表現,是人「力比多」(Libid Sex)的本能的轉移與升華,是擺脫人的心理「本我」與「超我」衝突所產生的焦慮的一種手段。

附: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與人格結構理論(簡)

意識 道德原則 超我

前意識 現實原則 自我

潛意識 快樂原則 本我

理論貢獻:肯定了人的「無意識」心理的存在,肯定了文學藝術領域「無意識」的創作心理所具有的巨大作用,揭示了文藝問題的深層心理學依據;引發了對文學藝術中情慾、性與文藝審美關係問題的研究,開拓並擴大了文藝研究人性的範圍;將文藝與夢和幻想聯繫起來進行考察的思想,直接推動了文學藝術中「形象思維」問題的研究。

7、符號起源說

藝術起源於人類有實用意義的符號創造活動,它們非人類審美經驗的記錄,也非人類無意識衝動下的隨意塗寫。

8、情感表現說

核心觀點:藝術起源於人類情感交流與表現的需要。

例:雪萊在《為詩辯護》中提出:野蠻人的藝術的重要推動力——通過藝術交流和表達的情感,促進了藝術的發展。

貢獻:進一步闡述了藝術的形象創造是人類一項特殊的文化成果,藝術是人類大腦生理、心理等多種情感機能共同作用的產物,不但與人的心理能力形成有關,而且隨著人類的某種需要的發感而發展,使得藝術的發生理論進入了一個開放的境域,啟示著更加豐富的答案。

另:文學的功用

對文學的功用不作細緻回答,但應當注意的是不宜用庸俗唯物主義作理解(促進生產力發展等等),應從一個更高的精神層面,即「人類為什麼要創造文學」這一層面予以理解,相信是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總體來看:表達什麼(內在功用,教化作用),實現什麼(外在功用,批判作用)。

從不同希翼主體來看:

官方階層——教化、宣傳

知識分子——批判、改良(推薦看看傑姆遜的相關理論)

普通讀者——審美、娛樂(結合具體作品)

另:匆匆作答,錯誤或不當之處還請擔待、指正。


文字產生的是記事,文學的話~當然是發牢騷~


這個問題好大……

有時間可以看看文學史方面的書。

看怎麼界定「文學」吧!

我忘記在哪兒看到,說最早的文學形式是詩歌。

估計有道理,因為早期詩歌偏重寫實,比如咱們中國的《詩經》,生活中的雞毛蒜皮(比如各種野菜)都可以放進去,但是都拔高到精神的層面。現在看詩經,也許會覺得……生字太多……或是「啊?那麼單純?」

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就那麼單純,他們就種種地、打打獵、唱唱歌,對上眼了就愛……人的本性保留得比較多。

所以我以為,早期文學的產生是這樣的

1,自發的情感表達

2,寫實主義

3,屬於民俗文學,很流行,所以得以流傳


建議你去看一下文學理論教程和文學理論入門,你的問題就會得到部分解決……然後你就會有更多的新問題了……???????? ???ω???

看到陸陸續續有人來回答,關注這個問題了,感到了一絲喜悅,特回來更新一波

文學話題終於不是死氣沉沉的了,終於還是有人討論的了

另外,@迴音,我想這位朋友大概同是漢語言狗吧,看他的回答我有種看文學理論教程的感覺txtx

以下是原文:


文學,這個概念極大,不好細說,有興趣可以去學習一下文藝學這門學科,其下有眾多分支,其中有文學理論一科,對文學這一概念有詳細解讀

這裡只闡述文學概念的簡要說明,順帶回答樓主的疑問

這裡是正文

「文學」一詞,概指古往今來的文學創造、文學作品、文學接受等一切文學現象。就其活動方式而言,文學是人類在審美領域進行的一種活動,就其話語形態而言,文學是顯現在話語含蘊中的審美意識形態。(這句話很重要,這是文學的基本概念)

具體來說,當人類產生之後,從事勞動的過程中,產生了最初的語言(注意,先產生語言,而不是文字),語言產生之後,人類在溝通過程中,發現一些東西需要不斷重複,以防止遺忘,或對一些有規律的,日常用到的東西進行記錄,於是產生了最初的文字——符號。

隨後有了早期符號,人類對它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但它可以說只用來記事,它的抒情功能還不夠突出,但已經可以作為早期文學來談論,因為它已經有了研究的價值。

文學的概念大致就是這樣,如有不完善之處,歡迎指正。

對於樓主的疑問,這裡稍作解答

1.文學的誕生時間,應該還沒有統一的定義,畢竟歷史冗長,各國歷史皆不同。如果要找一個顯著標識來界定,那麼最早的有目的的文字誕生即可認為是文學的發生。

2.誕生契機及其作用,上面已經提到了,如有疑問,再做詳細解釋

3.記事或抒情都是文學的功能,但作為文學的誕生來說,應該是作為記事功能誕生的,在後來者的記事當中,漸漸摻加了個人情感,於是有了抒情功能

4.對於「展現幻想」和「把想像中的實物表現出來」則不應該作為文學誕生的原因來談論。人類對想像和幻想的解讀,已經是人類的主觀意識的能動反映了,文學發展到這一階段,已經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有了初步的文學理論,以及較為完善的文字系統,至少文字已經廣為流傳了,所以才會有人可以把自己的想像記錄下來。因為在人類歷史早期,想像人人都有,但文字卻不是人人都會。

以上

希望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個人愚見,不足掛齒,如果有當之處,歡迎大家指正,如可一同交流,那則甚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