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上幼兒園的寶寶有時候吃完晚飯就開始喊腿疼,特別是晚上,疼痛就更厲害了,還會從睡眠中疼醒,折騰得全家人都休息不好。

生長痛

生長痛:一種自然現象,因為孩子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

簡單的來說就是:

骨骼長太快了,周圍的肌肉跟不上

生長痛發病率比較高,2~12歲生長痛的發病率從2.6%~49.4%的不等,其中4~6歲兒童中高達36.9%,男孩要多於女孩。

據統計,小兒骨科門診病人數的1/3以上都是因為生長痛。

至今生長痛的原因及機制目前尚不明了,但一般認為生長痛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 骨骼生長迅速: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生長相對較慢,因而產生牽拉痛。

  2. 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糾正不及時,為了穩定,腿部肌肉須保持緊張狀態,因此出現疼痛。

  3. 活動量大:代謝產物過多,引起代謝產物堆積,從而造成肌肉酸痛;

  4. 受涼因素(天氣變化或夜間受涼);

孩子的生長痛還和母乳餵養有關係。

據調查,32.5%無母乳餵養患兒患有生長痛,而19.6%的母乳餵養患兒發生了生長痛,且母乳餵養的時間(>40天)患兒的生長痛的發生率更低(僅為16.2%)。

什麼部位痛

生長痛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下肢,膝、踝關節上下的腿部。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

多數為酸脹痛、針刺樣痛,少數為鈍痛、隱痛。一般在傍晚或夜間多發,有時候也會在白天發作,嚴重的白天夜晚都會發作。

一般生長痛的發病周期在一周一次,嚴重的可能每天都會發生,每次發作持續為幾分鐘至半小時。

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進行血鈣、血磷、風濕因子等檢查。生長痛具有以下典型的臨床特點:

  1. 短暫間歇性肢體痛或關節痛,能自行緩解;

  2. 疼痛部位較固定無遊走,不伴跛行,肢體活動不受限;

  3. 疼痛局部無紅、腫、熱等;

  4. 無全身不適、發熱等表現。

生長痛的預防

兒童生長痛屬於肌肉疼痛,伴隨孩子的成長也會慢慢遠離。大多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便不會再有生長痛,生長痛不會使關節變形,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孩子膝蓋或小腿有不舒適的感覺,就不要再勉強孩子進行運動,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要讓孩子及時休息

讓孩子及時休息,切不可再讓孩子去做其它運動,以免加重這種不適和疼痛。

要注意轉移注意力

轉移一下注意力可以有效的忽略疼痛。父母們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看卡通片等,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局部進行熱敷按摩

對孩子進行局部熱敷和按摩,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等,邊熱敷邊按摩,注意揉捏的力度要合適,讓孩子可以逐漸放鬆慢慢進入睡眠狀態。

注意減少劇烈運動

如果孩子感覺疼痛比較嚴重時,就要注意減少孩子的劇烈運動了。

補充營養素

讓孩子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

生長痛是正常現象,不需要採取特別的措施。

很多媽媽會疑問孩子生長痛的時候能否服用補鈣製劑?

通常情況下,沒必要服用鈣製劑。原因有三:

  1. 調查發現,下肢生長痛兒童的低血鈣發生率與健康兒童相仿。

  2. 補鈣對生長痛沒有幫助。生長痛的原因不在骨頭,而是軟組織受牽拉造成。

  3. 食補效果遠遠優於葯補。生長痛患兒可通過食補,沒必要葯補。

特別提醒,如果醫院檢查發現缺鈣,就需要補充鈣製劑。

治療兒童生長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休息,嚴禁家長盲目使用止痛藥。

如果生長痛嚴重影響了正常活動、休息和學習,建議去醫院兒科就診,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合理使用鎮痛藥物。


目前對兒童生長痛的具體原因還不明確。

近期隨著人們對維生素D缺乏的重視,發現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作用,不僅僅是維持骨骼健康,同時也有助於增強肌肉力量的,維生素D缺乏以及,與維生素D密切相關的鈣的缺乏,可造成肌肉無力疼痛,這可能也是兒童生長痛的發生原因之一。

臨床上也確實在生長痛的孩子中,發現很大一部分存在維生素D缺乏,生長痛在兒童中並不少見,大約有25%到40%的孩子發生過。

一、生長痛的癥狀

生長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過度運動疲勞可使癥狀加重,休息後可自行緩解,次日早上疼痛會完全消失,除疼痛外,有部分寶寶會有肚子痛的表現,也有些寶寶會感覺頭疼,還有些寶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這些癥狀會隨生長痛的消失而消失,生長痛通常只持續大約10到15分鐘,不會引起發燒寒戰、發紅、腫脹、一瘸一拐或關節痛等表現。

二、緩解生長痛的方法:

注意力轉移。寶寶感覺腿疼時,爸爸媽媽可用做遊戲等方法,轉移寶寶注意力,有助於緩解疼痛,

熱敷按摩。寶寶腿痛時,爸爸媽媽可取一條熱毛巾敷在寶寶感覺疼痛的部位,幫寶寶緩解不適癥狀,

避免劇烈運動。如果寶寶疼痛厲害,要讓寶寶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休息,有助於寶寶肌肉放鬆,對緩解疼痛很有好處。

(知識來源於《家庭育兒百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