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的力量 娛樂 第1張

【緣木求魚】

現在的明星顯然比前輩幸福得多;當然,現在的“粉絲”也比前輩“高”了不知多少倍。

木木

許多年前,有人說“人多力量大”。這話絕對是真理;即使沒有具體語境的約束,也很難挑出毛病來。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幾個明星在上海虹橋機場遭到大批“粉絲”的熱情圍堵,據說機場自動扶梯的玻璃都被擠爆了,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單從現場圖片看,“粉絲”圍堵明星的場面,確實挺壯觀。

不得不承認,“粉絲”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多時候,執拗的小“粉絲”,哪怕單槍匹馬,也能顯示出攝人心魄的力量;這樣的人突然集合在一起,圍堵自己中意到骨髓深處的大明星——還是好幾個,其間宣示出的力量感,就會遠遠超脫出“1+1=2”的維度。

對於機場的秩序維護者而言,這顯然是巨大的危險隱患。此次機場滾梯玻璃被擠爆,估計相關方面事後就要認真總結一番經驗教訓,沒準兒有人還會因此“喫瓜落兒”。對明星而言,瞬間聚集起來的熱情已經燃爆的“粉絲”,既是風險因素,一定要與之保持足夠的距離,又是自身價值的“第一標尺”,總歸要仔細維護好,雙方之間保持怎樣一個合適的距離,實在是技巧性很強的工作。對商家而言,這無疑就是可變現的“流量”了,只要抓住機會,大約總能收穫財富。

單就財富的聚集和收穫而言,人多——尤其是“粉絲”多——總歸是件好事。一個“粉絲”哪怕僅僅奉獻一塊錢、十塊錢、一百塊錢,幾十萬、上百萬、成千萬“粉絲”的奉獻聚集起來,對一個明星而言,就足以稱得上天文數字了。尤其現在網絡發達,技術手段足夠強大,付款、收款、“收割”變現幾乎無時滯,“粉絲”流量當然就越大越好。

從這個角度說,現在的明星顯然比前輩幸福得多;當然,現在的“粉絲”也比前輩“高”了不知多少倍。過去的“粉絲”,“追星”一般都是用筆、用信紙表達自己的心意,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心裏“默追”的。囿於當年的交通條件、溝通條件、經濟條件的落後,“粉絲”給明星送禮物,一般只能郵寄,也多是喫的、喝的、以及書書本本之類的家常用品。收到這些東西,明星除了精神上的愉悅感之外,恐怕更多的是負擔,保存、處理起來很麻煩,變現就更不可想像。

因此,相較於前人,擅長歌唱的“大褸哥”及其左鄰右舍的鄉親們,無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有上千萬“粉絲”的幫襯,有新技術的堅強支持,流量變現的效率當然就格外高;甚至“大褸哥”的一部分“粉絲”,居然也擁有“變現”的機會——只要肯跑到“大褸哥”身邊去,把“大褸哥”的舉手投足、一言一笑錄下來,發到網上去,即刻就能在更多的外圍“粉絲”那裡變現。

人多的好處就在這裏。除了流量變現的機會格外多、格外及時且格外有保障之外,社羣生態的多樣性也特別富於層次感和魔幻性。當有人在天天叫嚷“996”簡直是“艱苦行軍”,為此還爭論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有人卻只需舉個手機四處逛啊逛,別管是拍“大褸哥”,還是點滴記錄“沈大師”的率性生活,實在沒的拍了,哪怕拍拍自己呢,都能優哉遊哉地把錢給掙了。

人口規模巨大的社會的復雜性就在這裏。雖然你可能會持續疑惑於人與人的差距怎麼會這麼大,但面對這種比鋼鐵還堅硬的現象,大約也只能虛心接受纔行。不接受而抗拒,當然就既不可能收穫“粉絲”,更“收割”不到“粉絲”的奉獻。當然,對“流量”、“變現”之類的東西無動於衷,也沒關系,復雜社會的包容性也足夠大、足夠有耐心,它唯一會適時提醒你的是,面對復雜,絕不能應之以簡單,否則就免不了出問題。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作者:木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