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車身設計大致分為兩種:承載式和非承載式,我們在路上看到絕大多數的轎車車身都是承載式。既然這種設計獲得了如此廣泛的應用,那麼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什麼是承載式車身?

顧名思義,如果車身可以承受整車的負載,那麼它就是承載式車身設計,轎車採用的基本都是這種。在這種車身結構中,並沒有界限分明的承重區和非承重區,整個車身渾然一體。發動機、變速箱、懸架系統、傳動系統等全部是與車身高度固定在一起的。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打個形象點的比方。小夥伴們都喫過螃蟹,外面那層堅硬的殼就好比是承載式車身,而螃蟹的五臟六腑也都是和外殼緊密連在一起的,所以這個外殼不僅起到了保護作用,同時還支撐起螃蟹的整個身體。如果螃蟹的殼子消失了,那麼螃蟹就無法行走和生存。同理,如果承載式車身的汽車失去了車身,那麼就會變成一堆零件散落在地上,無法行駛。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種形式——非承載式車身。大多數卡車、客車、越野車(這裡指的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而不是滿大街的SUV)使用的都是這種設計。它其實是由剛性車架和車身兩部分組成,汽車所有主要部件都是安裝在剛性車架上,而車身僅起到一個防風防雨和構成汽車外形的作用。這就意味著,即便這種車輛沒了車身,它一樣可以開,看下面這張圖你就理解了。

承載式車身有哪些優點?

承載式車身的優點很多,行駛平穩是其中一個。由於汽車所有的部件都固定在這個堅硬的「籠子」上,所以在行駛過程中,各個部件之間不容易發生擠壓和位移,因此車身的穩定性也非常好。

承載式車身也具有不容易產生共振的優點,由於車身是個整體,因此固有頻率振動低、噪音小。這就是為什麼卡車和公交車在路面不平的時候共振聲音特別大,也能聽到「咯吱咯吱」的擠壓聲,那就是車身和車架不成整體的弊端。

由於承載式車身同時承擔了遮風避雨和承重的功能,因此結構就更加緊湊,用料更加節省,再加上各種輕量化設計,整車的重量也要小很多,所以相比於非承載式車身更省油,更適閤家用。

聊聊兩個長年用錯的名詞

1.大梁

承載式車身其實並沒有大梁,但有些老司機在聊轎車的時候特別喜歡用「大梁」這個詞,原因是他們還在使用過去修卡車時學習的陳舊知識看待現在的轎車設計。真正的大梁其實是指在非承載式車身剛性車架上縱向放置的主承重梁。承載式車身上壓根就沒有剛性車架,自然就不存在大梁了。它確實也存在前縱梁和後縱梁,佈局方式與大梁類似,然而前後縱梁的剛性和承重能力與大梁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所以用「大梁」來描述前後縱梁並不準確。

2.底盤

還有一種我們經常會混淆的概念就是「底盤」,它其實是非承載式車身中剛性車架的另一種說法。如果大家指著一輛硬派越野或者卡車的底部說這是底盤,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指著一輛轎車底部說底盤就有些牽強了。當然語言這個東西就是習慣成自然,有些詞用錯的人太多,久而久之也就變成正確的了,所以「底盤」這個詞漸漸也就演變成了特指轎車懸架和傳動系統的概念。

綜上所述,承載式車身是轎車車身的主流設計形式。它具有平穩、共振小和重量輕的優點,特別適合在城市道路上行駛。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無法承受高負載和崎嶇的路面。如果你是個內心狂野的人,想開著車上山入地放飛自我,那麼記得一定要買一輛非承載式車身的越野車,而不是承載式車身的SUV。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