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電影《遺願清單》中,兩位身患癌症的老人一同去完成他們在病牀上寫下的遺願清單;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大強提前立下遺囑,解開子女心結……從前人們大都忌諱“死亡”,現如今許多影視劇都將這個話題“擺到明面上說”。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你會選擇做什麼,纔算給自己的人生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 南方+走上江門街頭,聽聽市民怎麼說。

  聽了別人的回答,你自己心裏是不是也有了一點想法呢?投票告訴南方+!

  最想做?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許多人想陪在家人身邊。生活中人們總有周密的安排,忙於各種交際、賺錢,到最後卻忽略了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家人。

  正如接受南方+採訪的這位女士說:“我覺得我這輩子很遺憾的一件事是對家人的陪伴太少。”她希望在最後的時光能跟家人去旅遊,好好地進行告別。

  這位男士希望用視頻記錄下自己的某個時刻,通過這種形式,自己跟親人、後代在百年之後還能再次見面。

  生死之間永遠無法溝通,但是通過視頻,自己留下的形象就不再那麼神祕和抽象了。

  立遺囑?

  大部分人都沒有提前立下遺囑的意識,有年輕人表示:“還沒想得那麼長遠”“有錢再說”。

  近日,螞蟻金服發佈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現金不夠,X唄來湊”,“月光族”們沒有存款,更別提立遺囑了。

  也有人選擇開啓“蘇大強”模式,提前安排自己的身後事,爲配偶、子女省去一系列麻煩事。這讓南方+感受到,提前立下遺囑,做好自己的財產分配只是次要,更重要的是爲自己的親人着想,盡力讓親人們過得“都挺好”。

  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相信大部分人希望的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都是好的、正面的,並朝着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引起南方+注意的是接受採訪的這一位男士,“希望大家都開開心心”“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每個人始終會有那一天,希望大家不要傷心”……

  言語中滿滿都是對生死的看淡、對快樂人生的追求和對親朋的關切。因此,他希望別人認爲他是開心的人,“自己開心的同時也給別人帶來開心。”

  江門市民遺囑公證數據知多D

  上文提到,許多人並沒有立遺囑的意識。具有到江門,市民立遺囑的情況是怎樣呢?南方+用數據來說話>>>

  江門市各級公證處提供的數據顯示:近3年,江門地區辦理遺囑的數量爲4243份。其中,2017年,共辦理遺囑1314份,增長率爲13%;2018年,共辦理遺囑1765份,增長率爲34%。江門公證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辦理遺囑的多爲60歲以上人士。

  “現實生活中,因爲遺產繼承產生糾紛的現象不少。”廣東信宇律師事務所律師冼滿慶表示,沒有遺囑的情況下走法定繼承程序,繼承人辦理手續會相對繁瑣。“我個人比較建議生前立遺囑,避免以後遺產繼承產生糾紛。”

  【採訪】黃紹偵 李文軒

  【剪輯】李文軒

  【撰文】周柳妤 黃紹偵

  【策劃】黃紹偵

  【作者】 周柳妤;黃紹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