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1-15-19-43_deco  

(首圖:愛笑的孩子人人愛)

 

    所謂教養,經歷過上次事件後(詳情請見這篇孩子 對不起),發現

自己似乎會養卻不擅長教,我並非全然不體罰小孩,但也只是象徵性

打打手心,如此這般失控卻是第一次,但也擔心起是否生第二次,

第三次......,進而檢視自己在教養上犯下的錯,經過的反省思考

,當下次再遇上相同情況時,我想將會完全不同,為了免一而再

再而三的親子衝突,整理思緒後歸納出下列三點:

 

1.不讓自身情緒影響了判斷.

  上次之所以失控,我想跟整天忙碌下來又餓又累脫不了關係,讓我完

全失去理智,只希望孩子聽話些不要繼續無理取鬧,當規勸無效又無法

控制情緒,就用了最不好的方式,其實真正的問題出自於我,今天若相

狀況發生在情緒很好.可能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下次若孩子再度變身失控哥,先深呼吸三秒鐘,想想是否有更好的

理方式,倘若真的無法壓制自身怒氣,請旁人幫忙照顧然後暫離

,有助於平穩自身情緒,避免產生更激烈的衝突.

 

 

2.傾聽孩子真正傳達出的訊息 

  決定把孩子叫醒,儘管他已經發出"我還想睡覺"的訊息,我卻認為你

應該肚子餓了才對,你要趕快起來喫飯洗澡纔是,總把自己認為正確

作法套用在孩子身上,並希望ㄧ切按照事先設定好的流程來走,可卻忽

最重要的ㄧ點"孩子是人不是機器",就算機器也有鬧脾氣故障的時

候,更何況是有血淚有情緒的人!

 

  我們事先安排的或自認為最好的,孩子真正需要嗎?對他來說真是好

嗎?說穿了這些都是為人父母自以為是,該學習靜下心聆聽孩子的需

與渴望,需要我們做些什麼?渴望我們帶給他什麼?當然該或不該,

錯心中得有一把尺拿捏準則,並非無條件寵溺及全然接受孩子要求.

 

 

3.以零體罰為目標的教養方式.

  許多育兒專家都提過以體罰方式脅迫孩子,雖然口頭上說著我不敢

了,我知道錯了,只是暴力脅迫下換來短暫的效果,本質上並沒有改變

,反而讓孩子學到以暴制暴來處理事情.

  假想若某天孩子在學校打人,而管教時同樣用暴力方式,孩子如何能

不疑惑,打人是不對的那你怎麼每次都打我阿?試問為人父母者該如何

回答呢?

 

  零體罰是理想中的教育方式,但我有自知之明,突然轉變為零體罰

的媽媽,實在度,但慢慢的修正作法,且適時將教養的責任

給另一半,不將ㄧ切全往自個身上攬,教育孩子本該是父母雙方

,當有人分擔後壓力自然減輕,能有效避免因壓力過大,導致情緒爆發

進而發生更難以收拾的衝突.

 

  還有一個方法也不錯,以隔離代替處罰,讓孩子遠離誘發哭鬧的人事

地物,只能在限定好的範圍內活動(EX:坐在椅子上或站在桌子旁

分鐘...等等),減少哭鬧的理由並幫助情緒冷靜,當然孩子不會那麼聽

話乖乖站好,通常還是繼續尖叫痛哭,所以我會壓低聲音但語氣堅持的

複我所說的話,直到小孩放低音量不再哭泣為止.

 

    目前我常說的是"用哭的我聽不懂,用說的我才瞭解"如此

幾次後,會抽抽咽咽的說出他要什麼,當然如果不順著他,同樣的哭

會再重演一次,採用相同的回應,次之後當又開始哭,聽到我說

出同樣的話,發現孩子不再持續哭鬧,並且可以明白告訴我發脾氣

理由,最忌跟著嚷嚷,這只會使狀況更糟.

 

 

    養育過程順利,維持良好親子關係,教育孩子擁有正確,

養孩子邊摸索如何成為稱職的,我是當媽之後才開始學習如

何做個好媽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