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沙贊!》海報

  注意:本文有劇透

  14歲的少年比利從小和母親走失,自此一直在各個寄養家庭中輾轉生活,也從未放棄尋找母親和回家的願望。這個身世悲慘的少年在某一日突然得到了魔法世界的眷顧,成爲魔法繼承人,得到奇異能力,還能瞬間變身成大人了。這大概就是《雷霆沙贊!》(Shazam!)的主要設定。

  要我這外行人說,《雷霆沙贊!》就像是超級英雄裏最最lucky的美少女戰士。除了他,還有誰享受着喊一句口號就從小屁孩變身萬能帥氣肌肉大叔的待遇?這設定對我而言,真的新鮮,上一次看未成年變身成年人還得到魔法能力的故事,還是動畫片《魔法小甜甜》那會兒了(也別說啥暴露年齡了,在座的各位應該有不少都看過)。

  《魔法小甜甜》

  《雷霆沙贊!》

  這種超級英雄堆裏少見的“小甜甜”式變身設定,本身就充滿了趣味性,而扎克瑞·萊維的幽默演繹也確實讓這個身高超過190的肌肉猛男真的看上去有一顆脆弱通透的少年心,反差萌能萌出“媽媽”們一臉血。在電影中,變身“沙贊”後的比利,沒怎麼像其他超級英雄糾結惶恐於新身份,或者急着拯救世界,而是像所有急於長大成人的少年一樣,和朋友買啤酒試喝、裝成家長帶朋友逃課、進脫衣舞俱樂部,體驗所有隻有大人才能幹的事兒。超能力呢,用來做YouTube網紅,用來給路人們的手機充電,用來讓提款機癱瘓,抱一堆鈔票搞一堆遊戲設備回家猛玩。“反英雄”式的塑造,對青春期少年有趣但無聊的日常描寫,讓《雷霆沙贊!》的前半程,像超級英雄版的《春天不是讀書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拉近了這個人物和觀衆之間的心理距離。也使得比利的成長讓人有了共鳴。

  《雷霆沙贊!》劇照

  大多數超級英雄電影,都與“成長”這個母題分不開。《雷霆沙贊!》的比利一直在拒絕成長。他守着母親給他的指南針,相信母親在等待他回家。這讓他一直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善意,不承認新家庭給予他的愛,也不願結交朋友,向人敞開心扉。“母親”這個形象,將他禁錮在兒時走丟的那一刻,他所憑依的、奉之爲信念的,就是回到母親身邊這件事。這讓觀衆在電影前半程一直擔心着比利,因爲觀衆都看得出來,比利的走失明顯是一次遺棄行爲。如果比利有一天必須要面對真相,該會有多麼心碎呢?

  然而當那一刻到來,比利卻並沒有崩潰或者迷失,他甚至帶着對生母的憐憫,將指南針留給了她,“我想你比我更需要它”。生母的不負責任、自私,沒有通過血緣在比利身上刻下痕跡。而相比之下,本片的大反派“希瓦納博士”同樣揹負着原生家庭創傷,卻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在影片一開頭,就非常細緻地刻畫了童年希瓦納被父親和哥哥蔑視和譏諷的日常,惡劣的家庭關係塑造了希瓦納的扭曲人格,這種傷害一直持續到成年,以至於在他得到超能力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弒父殺兄。

  馬克·斯特朗飾演希瓦納博士

  而同樣揹負着悲慘命運、被生母遺棄的比利,如果成長中稍有偏差,難保不會成爲另一個“希瓦納博士”。但幸運的是,他在還沒有被憤怒和怨恨侵蝕之前,找到了真正的家:一個對他真誠、友善、關心、充滿愛的集體。

  電影所塑造的收留比利的寄養家庭,一對曾經也是孤兒的夫婦照料着好幾個膚色、性格各異的孩子。來到這個家庭中時,比利倔強地和大家保持着距離,但在相處過程中,還是一點點被“家人”們的熱情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影響一定是相互的,正向的付出會帶來正面的反饋。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寄養家庭的卡車上貼着一行字:“我是一位寄養媽媽,而你的超能力是什麼?”——愛確實是種了不起的能力,永遠能托起一個將要或已經跌入谷底的人。一個知道自己有家可回、有家要守護的人,總歸不會走上自絕於人民的道路。

  影片的結尾部分放在遊樂園裏,和比利在遊樂園中被母親遺棄形成互文。在遊樂園裏失去的家人,比利在遊樂園裏找了回來。沒有血緣的兄弟姐妹們,與比利一起共享“沙贊”之名,共同戰鬥,成爲了電影的高光時刻。

  另外表揚一句,電影兄弟姐妹們的設定和變身後形象,基本都尊重了原著

  《蜘蛛俠》裏強調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成爲了許多超級英雄電影精神內核。之前我曾在

  《蜘蛛俠:平行宇宙》的評論

  中感嘆,責任越大,往往意味着生活中的危機四伏、孤獨寂寞。那爲什麼我們要奉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呢?爲什麼不能像小比利一樣,把這上天恩賜的能力當成雜耍和撈金手段,遊戲人間呢?《雷霆沙贊!》給出了一個近似答案的場景:比利的一次面對人羣的作秀,導致一輛公交車從高架上摔落,雖然比利也用超能力救下了人們,但這並不值得驕傲。

  能力越大,意味着你的隨手之舉會對世界造成百倍千倍之於普通人的影響。你能拯救世界,你也能毀滅世界,當一個心智不成熟的人擁有超能力,他所造成的危害和帶來的好處一樣大。“責任越大”四個字裏包含的,不僅僅是打敗壞人,還有一層意義是:約束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