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得分6.7分

  1.大奇特:8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把短片《調音師》的概念延展成一部劇力萬千的長片,主角是否真的失明已經不重要了(當然,原片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大家都被矇蔽了雙眼,誰更盲目呢?前半部分由男主角犯下的一系列錯誤構成,每個錯誤對他及與周遭都帶來了一系列墨菲效應;後半部分將角色、事件、動機串聯起來,雖然有點略顯疲態,卻依舊不停反轉強弱關係,決定正義是否能夠得到伸張。是短變長的優秀範本。

  2.桃桃林林:8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衆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蠻不同,也蠻好看的一部印度電影。借用短片的基礎,卻在接下來的時間,儘可能地腦洞與反轉,有點像故事接龍。有意思的是,在情節足夠精彩的同時,處處可見的黑色幽默,有趣的人物設定,以及非常出色的配樂,也爲影片增色不少。以及,結尾那個開放式結局,你是否覺得,他仍是個盲人呢?

  3.劉宇清:8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劇情翻轉,環環相扣,讓人想起《危情十日》。《危情十日》講心理變態,《調音師》懟人心黑暗。敘事、製作都足以證明印度電影高超的工業水準。警察、醫生都是壞人,見錢眼開,不能相信任何人……政府居然容忍將如此黑暗的故事移植到印度語境,真的讓人羨慕嫉妒恨。

  影片結尾,當阿卡什用柺杖掃開地上的可樂罐子時,你還能相信他的話嗎?他到底用沒用西米的角膜?誰知道呢!

  4.陸支羽:7分

  影評人,微信公衆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兔子隱喻確實很帶感,但從頭到尾強行反轉真的有點膩。2.反派女主戴上幽靈面具的瞬移鏡頭,嚇得我一激靈,可惜並沒什麼後勁。3.當年的短片版之所以厲害,除了以非全知視角意寓“每個人對於不知道的事都是盲人”,更在於懸念氛圍的營造很逼近《巴頓·芬克》式經典影像,本以爲改成長片會在心理層面有更多突破,但顯然斯里蘭姆·拉格萬導演並沒有這種訴求。

  5.風間隼:7分

  影評人。

  靠真盲和假盲營造懸念,優於一般印度犯罪題材,但不如同是盲人復仇的《無所不能》。前面的戀愛與劇情毫無瓜葛,男主被毒瞎之後的翻盤過程太過隨意,視角很奇怪地偏向女反派,於是整個故事工整地斷成三截。雖然是視覺梗,又致敬各種老片,但沒什麼電影化的設計,主要靠的是印度人民無下線的欺騙和天真來推動劇情,不過這事兒我們早就知道了,不能算懸疑。

  6.譚政:7分

  電影學者,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策展人。

  創意來自短片而擴充至爲兩個多小時長片,敘事難免存有漏洞:阿卡什報警不成,他應該還可以向更高級別的警察報案或者向媒體求助;鄰居既然已經懷疑了,爲什麼早不釆取行動?如果把這些漏洞堵上,影片的敘事會更上層樓。除此之外,故事的懸疑還是比較抓人,看似幾處閒筆且埋設得巧妙無痕卻讓幾處翻轉渾然天成,尤其是結尾的設置提供了開放燒腦的空間。

  7.耳朵:6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基本上屬於一種爽文體,不斷用情節性調動觀衆的興趣。但是對於這種強情節的犯罪片,用印度的方式呈現出來,歌舞戲份還是拖累了節奏感。也沒有必要過分解讀,相信它本來展現出來的部分,跟着劇情走就行了。

  8.西帕克:5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就像是在三角戀愛情片裏硬加了個懸疑短片,最終效果就是一部錯位的喜劇片。其實導演完全在講自己的故事,從短片借梗可能也就是蹭一波原版粉絲?

  9.小水:4分

  偶像宅。

  走的是劇本流,但是劇本經不起推敲的地方未免太多了,人物的心理動機完全支撐不了他們的所作所爲,全靠高頻的“超展開”將觀衆從一個鏡頭趕往下一個鏡頭。用刺激去沖刷掉細節,這或許就是網紅電影的特色吧。

  ——————————————————

  《雷霆沙贊!》得分6.0分

  1.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各方面都很完備的超英起源電影。純逗逼,小哀傷,還有些雷·哈里豪森式的怪物,滿滿80年代青春片質感。不足是成年沙贊太幼稚,兒童比利又太成熟。還有,爲啥沙贊把魔杖毀了?他老了怎麼辦?

  2.閔思嘉:7分

  影評人。

  非常標準的“回家”敘事,各個方面都做得飽滿、對稱而完整,喜劇感很高,看到沙贊說“我要回我真正的家”的時候還是很感動,最後大戰部分有點冗長,反而有點泄力。

  3.陸支羽:6分

  影評人,微信公衆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兩個驚喜,其一是沙贊剛變身時被路人當成沙雕異裝癖,讓我想到山下敦弘新作《硬核》中的機器人;其二是沙贊家族集體變身的高潮時刻,在不瞭解設定的情況下,確實很搶眼。

  2.而除此以外,真的沒什麼突破,不僅反派毫無威懾力,遊樂園決戰也有點像玩兒戲,更別奢望重返DC風格。

  4.大奇特:6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挺歡樂,看過導演之前那些恐怖短片,就知道他的鬼點子蠻符合這片氣質。滿足了像我這種和比利·巴特森一樣擁有“童真”的觀衆,像賽迪斯那樣沒有童真的“成年”觀衆是get不到這種樂趣了,也不是服務於你們的。這片和《長大》(Big)一個思路,很80年代,甚至還致敬了一把(踩琴)。演到最後竟然有點兒《十兄弟》《葫蘆娃》的意思了。

  5.耳朵:6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DC也進入了一個反類型當中,其實也是超級英雄片整體態勢進入一個疲軟期,再介紹新的英雄給大家,怎麼拍都顯得老生常談。所以,不如放下架子,找一個新的外殼包裝一下。不過很明顯,找到基本的影片調調後,編劇有一種自我放棄的感覺,如果能再緊湊一點就好了。

  6.風間隼:4分

  影評人。

  作爲兒童片正好,可顯然是拍給成人看的,有點尷尬。以前的英雄片是重在解決危機,捎帶自我成長,現在剛好反過來了,頗爲乏味。

  —————————————————

  《反貪風暴4》評分不足5人,不計平均分

  1.風間隼:6分

  影評人。

  還不錯,電視電影式的片頭沒妨礙後面港片標準格式的展開,那是從《火燒紅蓮寺》開始的“大俠闖龍潭”模式加粵語殘片市民草根情懷配方,萬試萬靈。木口木面的古天樂遠不如林峯飾演的富二代,更比不上張繼聰飾演的牢飯青年,“坐牢,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和一身江湖正氣,是全片最大亮點。看劇情,這一系列越來越敢於指涉大陸,下一集會是《反貪風暴5:以人民的名義》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