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流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金縷玉衣」是一種漢代葬具,金縷玉衣是今人的叫法,在古代稱之為「玉匣」,金縷玉衣也不是古代所有帝王的喪葬殮服,只有漢代有,大致出現於漢代文景時期,結束於魏文帝曹丕時期。我曾有一篇文章專門寫過金縷玉衣《金縷玉衣究竟為何物》,裡邊詳細的介紹了金縷玉衣起源、發展和結束,下邊我們就簡單介紹介紹金縷玉衣。

一是金縷玉衣的發現。1968年在河北滿城縣縣城西郊的陵山上解放軍正在修築軍事工事,一聲炮響,炸出了一個漆黑的窟窿,這一座埋葬了兩千年的西漢諸侯王墓重見天日,其中最大的考古發現,莫過於出土了金縷玉衣,在此之前,玉衣只記載有歷史文獻,人們從未見過玉衣究竟長什麼樣,滿城漢墓的兩件金縷玉衣的出土徹底解開了這個謎團。

二是金縷玉衣起源和發展。金縷玉衣用玉製成,其起源於我們古代先人的葬玉製度,我國的以玉為葬的習俗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在紅山文化一些高級墓葬中就發現用玉陪葬的習俗,形成了特殊的「唯玉為葬」的制度。之後經過歷代演變,發展到戰國時期,逐漸開始在屍體上放置玉器,出現了玉覆面,按照人臉的形狀在紗巾上綴上不同形狀的玉器,再之後出現了玉琀、玉握、九竅塞等,而玉衣的來源可能是鱗施,到漢代發展成為金縷玉衣,其是葬玉的集大成者 。

三是金縷玉衣的類型。下西漢時期由於玉衣剛剛出現,所以對於玉衣的使用還沒有形成嚴格的制度,這點也已從考古發掘的西漢諸侯王墓中得到印證,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數使用金縷,但也有銀縷、銅縷或絲縷。到了東漢,《後漢書·禮儀志》明確記載,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玉衣的等級制度遂規範井然。

四是玉衣的作用。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是為「金玉在九竅,則屍體為不朽」,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實際過程中事與願違,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墓主屍骨不朽的願望,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盜墓賊將屍體拖出棺外,抽調金絲,屍體邊被棄之一旁,許多漢代帝王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借鑒了漢代陵墓經常被盜的經驗,於黃初三年下令全面禁止使用玉衣,在中國大地流行了四百年的玉衣從此在歷史上消失了。


謝邀~相信關於「金縷玉衣」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詳,陽Sir這裡想就「玉」這種在古代墓葬中極為特殊的藝術媒介,簡單地分析其象徵性:

一、玉,為石之精也

在漢之前,中國人便有使用玉材的喜好,新石器時代亦有在喪葬中大量用玉的習俗。玉,是石頭的一種,雖性質相同,卻質地有異,玉為「石之美者」,為「石之堅者」。

而大量普通的石頭,更加突出了玉的稀少和珍貴!加之,玉與易腐的人類肉體相比,更能算得上是永恆觀唸的最好象徵物。二、玉人,不朽的轉化

這種特殊的斂具,文獻中又稱之為「玉衣」或「玉匣」,但是如果細緻觀察,他的設計卻更接近於玉人,也就是一個玉製的人體!

舉幾個例子:

1.均有著極為明顯面部特徵

劉勝和竇綰玉衣都有特意表現出來的鼻子輪廓,而且竇綰甚至還有玉質的雙耳,每一張面部上,還開三孔表示眼睛和嘴巴。

2.身體四肢表現解剖特徵

劉勝的玉衣,軀幹與四肢,手與足也分開製作,最後以金絲相連綴合,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身體部分。

3.渾圓的臀部,與突出的陽具

從這兩點就能看出,衣服的概念在劉勝和竇綰這裡,基本已經完全消失了,反而更加強調了其作為「玉人」,可以延續性與生殖的功能。

也就是說,此時易腐的屍體已經完全轉化為一個不朽的「玉人」!

三、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

除了人體外部的轉化,人體本身也需要進行轉化:

短管狀的玉來塞耳與鼻—玉塞

較大的玉用來塞口—玉晗

還有兩塊來塞住肛門和生殖器—玉塞

兩手之中還握著玉器—玉握

如此,用不朽的玉器來堵住人的九竅,去防止人體精氣的泄露,又完成了一次轉化過程!四、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當然,轉化為「玉人」的理想,並非虛無縹緲,在劉勝墓中,便出土了一件小小的玉雕人像。

文獻和玉雕所表現的仙人,雖然有人的外形,但其特殊的色澤和質地,便表明他們已經化為永恆、得道成仙。而劉勝和竇綰追求的,正是如此!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侵刪 歡迎大家評論


金縷玉衣是漢代的斂衣,為帝王和個別高等級貴族所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金縷玉衣,其實還有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它們可以統稱為玉衣,在古書中也稱作玉匣,其作用如同現代的壽衣。

金縷玉衣是以玉片和金絲為核心材料,首先將玉料加工成帶孔玉片,再用金絲將玉片連綴起來,最終組合成一件完整的玉衣,用於裝殮死者。按照《後漢書·服志》的記載,金縷玉衣是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但在西漢時執行的並不是很嚴格。比如中山靖王劉勝與其妻子竇婉所用的同為金縷玉衣。而到東漢時,則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要求了。

按照等級劃分,金縷玉衣最高,其次分別為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這是維護古代等級秩序的一個重要表現。當然了,能使用玉衣斂葬的,也絕非等閑之輩。所以,玉衣的產生,本身就是特權階層的發明和專享。

可以說,玉衣是漢代葬玉文化的核心,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表明玉器的加工製作又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氣象。使用玉衣斂葬,是時人對玉器功用的迷信所致。漢代人認為,以玉可以保持屍身不朽,所以想盡辦法來使用玉器斂葬。

但是,儘管如此,在實際的考古發掘中,使用玉衣的墓主,也很少有保存完好的例子,甚至可以說,多數屍體保存的都不是很理想。從這一角度來講,統治者的驕奢淫逸與肆意揮霍,也算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吧!


相信大家在看電視的時候,都聽說過金縷玉衣。金縷玉衣一般都是古代那些有地位的人在死後穿的壽衣,形狀和我們普通的衣服差不多,主要就是用材不同,玉衣用的材料主要就是玉片,再用金絲將這些玉片縫合起來。那麼為什麼要給大人物們死後給他們穿上金縷玉衣呢?到底有何用處呢?之前有專家說:講究可多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其實,玉衣在古代,並不是我們概念中的衣服,它有另外一個名字:玉匣。也就是說,古人們是把它們看作是就是匣子,在人死後,將人的身體裝進這種匣子裡面。這種玉匣子,可以讓屍體保持恆溫的狀態,從而減緩屍體腐爛的速度。這種玉衣縫製得很嚴密,將頭和腳,以及手指頭全部包裹了起來。這種玉衣是分部分縫合的,不同部位的玉衣連接好之後,再在裡面加上內襯,就完成了整套玉衣的縫製工作,就等著貴人們下葬的時候用。

漢朝的劉勝是一個大胖子,尤其是他的大肚子就像孕婦一樣,所以他當時穿的玉衣看上去特別肥大。而且因為放的時間太久了,玉衣表面還有一些損壞,還好社科院的專家們想辦法修復了這件玉衣。經統計,這件玉衣用了將近2500塊玉片,光金線就用了2斤,精力和金錢消耗都非常大。

在古代,並不是隻有皇帝纔可以穿玉衣的,一些王公大臣們也是可以穿著玉衣下葬的。到了東漢之後,穿玉衣的制度才開始改修改,只有一些皇公貴族的人死後才能穿玉衣,其他的人只能用銅絲之類的代替。

玉衣能裹住屍體的頭和腳,但是有網友提問了,那屍體的隱私部分,工匠們又是怎麼處理的呢?專家們在修補玉衣的時候發現,以前的工匠們在處理男性玉衣的時候,會用玉片做成一個小盒子的形狀,直接蓋在上面;如果是女性屍體的話,會利用一整塊玉片直接遮住隱私部位。

專家們在觀察劉勝穿的金縷玉衣的時候發現,雖然玉衣外面已經縫滿了密密麻麻的玉片,但是在劉勝身下又縫了18塊的玉璧,這是為什麼呢?經過專家的分析,這應該是那個時候的一種葬禮習俗,這種習俗最開始起源於先秦,將玉片放在胸前,玉璧壓在身後,象徵著天地陰陽。所以專家門也得出了一個結論,這種葬禮習到西漢的時候,還是在保留著的。


古時候皇帝死後身上所穿的的東西,覆蓋全身。上有金線縫製,搭配玉片。身份的象徵!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可以評論留言!

門道文化為您解答!歡迎瀏覽更多我的原創中國傳統文化類文章,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